繁體中文簡體中文
 
 
時代名鴿
桃園中壢
養鴿思考-邏輯化訓鴿
發表:2010/10/18

養鴿思考-邏輯化訓鴿

研究目的是了解鴿子能夠定位的生理機制,所獲得的結果是片斷的
且具爭議性…

▲ Christophe Arnoult 博士

世界上有好幾個實驗室研究賽鴿那令人無法置信的定位感官。不幸的是,研究人員與養鴿愛好者的研究領域,到目前為止,都無法再突破。可以解釋的是,研究目的是了解鴿子能夠定位的生理機制,所獲得的結果是片斷的且具爭議性,始終無法使我們了解鴿子是如何讓自己具有定位能力,能防止於競賽中發生意外。英國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篇文章,引起廣大養鴿愛好者的關注,我將對此提出我的看法。這篇文章論及有經驗賽鴿與無經驗賽鴿之間的資訊移轉,對養鴿愛好者而言極具有價值,可協助我們提升訓鴿方式。這篇文章的題材是探討一隻沒有經驗的鴿子是否會透過跟隨一隻有經驗的鴿子而能夠學習到自己定位。

01 實驗進行方式

1. 60隻鴿子滿一歲時,進行第一次訓練,繞行鴿舍飛行,包含一次集體飛行與一次個別飛行,兩個點都距離鴿舍4公里。

2. 將回鴿舍的4 0 隻鴿子分成2 群, 第一群(bat ch 1)從距離鴿舍10公里的A點放飛,第二群(batch 2)從距離鴿舍13公里的B點放飛,A點與B點是位於鴿舍的相對位置,如圖(一)。

3. 每一群執行5次集體放飛與4次個別放飛,實驗是分成2階段來進行。

02 第一階段,在A點成對放飛,而其成對的方式:
1. 第一群的2 隻鴿子, 在A點已經放飛了9次,以E來表示有經驗,因此稱為E+E。

2. 1隻鴿子來自第一群,另一隻鴿子來自第二群(從未在A點放飛,稱為N),因此稱為E+N。

3. 2隻鴿子來自第二群,稱為N+N。

放飛的研究參數

1. 消失在可見的方向:不熟悉此型態實驗的養鴿愛好者,可選較空曠的地區放飛,並以望遠鏡監視直到在眼前消失;藉由指南針,立刻記錄方向。

2. 速度。
3. 是否一同歸返或沒有。

實驗結果如表(一),從結果上可以得到一些評論:
1. E+E及E+N相對於N+N來說,實際上的行為模式一樣。

2. E+N,E很清楚認知放飛點,N缺乏任何視覺線索下,藉由群居天性,激勵自己不要單獨飛行。

3. 當飛行時間相當短,大約在15分鐘內時,N不須太過專注就可以自己找到回鴿舍的路徑。

為了確認N是否會在長距離飛行中跟隨E,因此從更遠的放飛點再次重複實驗是非常重要的。儘管密集的訓練,N+N仍迷失方向。事實上,它們傾向認為,出發的方向點是之前的放飛點,所以照慣例的方向出發。然而,這些鴿子出發前沒有重新定位方向,因為方向已經記憶了。這點證實了訓練一隻鴿子飛行路線的好處。

重量大小適用於鴿子的GPS,可以了解N+N為何開始一起飛、分飛及個別回鴿舍?並且使得我們能測知長距離飛行時,假使N沒有與同伴回鴿舍時的分開點。當然,還有一個重點須注意,作者認為在不熟悉的的點放飛是為N;事實上,它並不是沒經驗,因為N已經在3個不同點放飛訓練12次,這個結果也更加令人驚訝。畢竟,這些鴿子在滿一歲時僅僅訓飛一次,這個因素會對結果產生影響嗎?

03 第二階段

所有參與第一階段放飛的鴿子再次放飛,這次全由A點個別放飛。研究相同的參數: 速度與方向。不令人意外,E在成對放飛時已經很快返回鴿舍,這次單獨放飛也是最快回鴿舍;另一方面,N鴿子,不管是與E返回或者N,對於最初方向感與到達速度都不盡理想。從養鴿愛好者的觀點,E+N的訓練,無論如何都不會影響N。在配對訓飛期間,N完全表現出被動狀態,且對於方向感完全沒有變得敏銳。更令人訝異的是,成對N+N中,分別飛回鴿舍的N,方向與速度上沒有變的比較好。然而,它們呈現出對地點的方向有努力過,但似乎不曉得放飛點。我對這些行為的解釋:1.賽鴿遺傳自祖先,而原鴿(rock dove)有群居的習慣;2.缺乏飛行的同伴以及伴隨不熟習的放飛點,導致相當大的壓力而引起鴿子著陸。

第二階段的結果如表(二),從這結果中可以了解到以下幾點:

1.老鴿與年經鴿一起訓練的方法可以放棄。

2. 集體放飛不能教導每一隻鴿子相同的經驗;某些鴿子一定會顯現被動的行為模式。

3. 鴿子不喜歡自己飛,因單獨飛行會增加壓力。所以為了減少壓力,讓鴿子習慣自己飛行,這點很重要。

4. 在競速比賽中,如果鴿子熟悉放飛點且訓飛很多次,表現會較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