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簡體中文
 
 
時代名鴿
桃園中壢
夏季信鴿的綜合管理
發表:2008/12/12

 2008年8月第20期【文:王玉田】

夏季高溫、高濕、易變的氣候極易引發信鴿的應激反應, 而夏季賽事較多, 信鴿機體消耗大, 也容易造成信鴿生理功能紊亂,所以在此環境中信鴿很多功能都會發生變化。一旦這些功能, 特別是體溫調節、水鹽代謝、消化、迴圈、神經、內分泌等功能不能很好地適應這種環境, 信鴿就會有各種疾病發生。為了使信鴿在夏季氣候下取得最佳競賽成績, 信鴿的飼養管理工作就顯得額外重要。


01 日常管理

1. 改進鴿舍設備, 調節鴿舍溫度
夏季多雨且陽光強烈, 所以要對鴿舍進行維修和改進。首先要檢查鴿舍的屋頂是否漏雨, 然後要加厚屋頂的厚度, 有條件的可在屋頂四周加長屋簷, 並在上面加裝遮陽網, 以便防止陽光直接暴曬, 減少熱量進入, 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鴿舍內的溫度。此外要儘量多開窗戶, 便於氣體交換、降溫、除濕和通風換氣。

2. 降低飼養密度
家禽的體溫偏高, 而且體表覆蓋了一層羽毛, 熱量散發較慢; 信鴿無汗腺, 是依靠呼吸散熱, 鴿子的肺又不十分發達, 呼吸強度低,不利於散發體內多餘的熱量。如果飼養密度過大, 鴿子之間通風不好, 導致熱氣散除困難。處於中間的鴿子就好像被裹進了羽絨被, 中心溫度較高, 這時往往會看到中間的鴿子羽毛濕亂, 好像水中泡過一樣。這樣極易出現中暑。

夏季溫度高、濕度大、通風不良、飲水不足、飼養密度過大、運動量過大, 飼料中能量又偏高等因素都會影響信鴿的生長繁殖, 嚴重時會併發多種疾病。

發現中暑後, 應立即將其轉移到陰涼通風處, 並在翅翼部位扎針放血, 同時加餵十滴水、人丹、維生素C 、小蘇打等藥物。

3. 加強飼料、飲水管理, 防止發生黴變
高溫高濕為各種微生物的存活和繁殖創造了條件, 因此疾病流行的潛在威脅增大。這種環境極容易引起飼料、窩墊、糞便受潮發黴,使黴菌旺盛繁殖並產生大量毒素。信鴿採食發黴的汙物後, 輕者會引起腹瀉下痢,重者會導致曲黴菌病或黴菌毒素中毒。

夏季許多細菌容易在飲水中大量繁殖,因此應該經常更換飲水,保證飲水清潔,特別是含有維生素、氨基酸等營養物質的飲水中更容易滋生細菌。

夏季高溫季節千萬不能斷水,要保證飲水長期供應。

4. 合理安排訓練和競賽的時間,做到勞逸結合,疲勞狀態不參加比賽
炎熱天氣應該儘量減少鴿子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訓練時一般選擇早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的時段,不要選擇中午最熱的時段。要根據賽鴿的身體狀態確定參加何種強度的比賽。回來後要觀察鴿子的狀態,再決定下一步的競賽情況。切不可過於看中比賽成績,而讓鴿子疲勞參賽。疲勞度輕者比賽成績落後,嚴重者會丟失,造成大的經濟損失。

02 營養調控

營養性疾病一般是指由於體內缺乏某種營養物質,機體無法維持正常生理及運動的需要而導致的疾病。經常發生的營養缺乏症有蛋白質缺乏症、維生素缺乏症和無機鹽缺乏症。

1.增加維生素等藥物
夏季增加維生素C和小蘇打(碳酸氫鈉)的飼餵可以有效降低熱應激,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應激能造成鴿子體內某些微量元素的相對缺乏,因此適當補充飼餵鋅、碘、鉻等元素可維持酸堿平衡,減輕應激反應。某些天然中草藥具有抗應激的功能,如鉤藤、棗仁等抗驚鎮靜藥或清熱瀉火、清熱降濕、清熱涼血的中草藥:石膏、黃芩、柴胡、荷葉、板藍根、蒲公英、生地、白頭翁等均可緩解熱應激。

2. 增加營養濃度, 對抗採食下降
熱應激會造成信鴿的採食量下降和機體的營養攝入量下降,進而影響到信鴿體能的發揮。此時應少餵玉米等高熱量物質,應多餵含蛋白質的營養物質。

為了減少夏季營養性缺乏症疾病的發生,應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首先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如加強通風、遮擋光線等,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熱應激的影響,增加採食量,減少體內養分損失,保證機體正常代謝。其次要注意飼料的存放時間和條件,最好使用新鮮飼料,並應選擇通風、乾燥、陰涼的地方貯存,在使用時還應補充營養物質(如維生素、蛋白質等),以便彌補飼料中營養物質的不足。

夏季溫度高,信鴿的食欲降低,採食量下降,因此必須適當提高飼料的營養濃度,也就是說要適當增加日糧中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比例,以滿足營養的需要,增強體溫調節能力。營養濃度較高的飼料最好在晚上飼餵。

03疾病控制

夏季溫度、濕度較高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信鴿處於熱應激的影響下,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發病,所以疾病控制非常重要。

1. 加強消毒
夏季陽光充足,光照強度大,紫外線殺菌能力強,有些鴿友認為沒有必要再消毒了,其實夏季鴿舍潮濕、高溫,細菌更容易滋生和繁殖。消毒是切斷傳播途徑的有效手段,是保持環境潔淨衛生、賽鴿健康成長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不嚴格會使賽鴿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升高。鴿友之間相互交流,不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就接觸鴿子,交換信鴿也不經過隔離觀察就混群飼養,這樣會人為地增加鴿子的發病幾率,因此鴿友一定要增強消毒防病意識,認真、仔細、高度地執行消毒工作。

通過消毒能及時把病原殺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甚至防止傳染病的發生。消毒工作要制度化、經常化,要作好帶鴿消毒。

2.及時免疫
保證免疫成功是一個綜合的系統,任何免疫工作中的疏漏都可能導致免疫失敗。許多種因素,例如疫苗種類、疫苗品質、運輸保存、免疫的時機、免疫的方法等,都會對免疫的效果產生影響。鴿友一定要根據疫情和比賽情況為信鴿制定免疫計畫,要有計劃地對鴿群進行抗體監測,以確定免疫的最佳時機,並檢查免疫效果。錯過免疫時間會導致抗體滴度下降而發生疾病。

夏季一定要注意鴿痘的預防接種。鴿痘是一種由痘病毒引起的具有極強傳染性的疾病。此病可引起鴿的皮膚或黏膜增生痘疹。庫蚊、瘧蚊和按蚊等吸血昆蟲在傳播本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蚊蟲吸吮過病灶部的血液之後即帶毒,帶毒的時間可長達30天,其間易感染的鴿子經帶毒的蚊蟲剌吮後而被感染,這是夏秋季節流行鴿痘的主要傳播途徑。夏秋季節氣候潮濕,適合蚊蟲滋生,所以鴿痘發生較多。

3.提前預防性給藥
對於夏季常發生的疾病可以提前預防性給藥,以便保證信鴿不發生疾病。夏季是毛滴蟲、球蟲病的高發季節。因此定期驅毛滴蟲、定期驅球蟲尤為重要。定期預防衣原體病可以在信鴿放飛回來後給藥,並且隔離飼養,防
止病原菌的侵入。

鴿衣原體病是由衣原體引起的一種全身接觸性傳染病,又稱鳥疫、鸚鵡熱。鳥疫衣原體(又稱鸚鵡病衣原體)是本病的病原。它可以通過鴿子吸入或啄食含有病菌的塵土或排泄物而傳播,也可以通過鴿虱或其他昆蟲傳播。夏季
此病極易混群發生。

球蟲病是由於艾美耳科的球蟲寄生於信鴿的細胞內而引起的疾病。此病分佈極為廣泛,幾乎所有的鴿子都可感染,成為帶蟲者。球蟲具有嚴格的宿主特異性和寄生部位的選擇性,不發生交叉感染。鴿球蟲主要寄生於信鴿的小腸內,不過只有少數的鴿子才表現出明顯的症狀。其感染來源主要為帶有卵囊的糞便。它通常在溫暖季節流行,多見於4~9月份,7~8月份為高峰期。鴿舍在陰暗潮濕、擁擠、通風不良、衛生條件較差,且飼料品質又差的情況下,此病最易爆發。

毛滴蟲是一種原生寄生蟲。它是由一個細胞組成,肉眼看不見,呈梨形,長為10~30μm,頭部有4根與蟲體等長的鞭毛,在顯微鏡下才能清楚看到的寄生蟲。毛滴蟲對不同的環境適應力很強,能在25℃~42℃條件下生長繁殖,在3℃~5℃的低溫下可生存21天,在46℃時仍能生存20~60分鐘,脫離信鴿機體後在半乾燥的條件下也可生存數小時。毛滴蟲可以寄生於缺氧的環境中,最適合毛滴蟲生長的pH值是5.5~6.0,如pH為5.0以下或7.5以上毛滴蟲的生長則會受到抑制。夏季此病極易發生。

有條件的鴿舍可以進行摸索和研究,掌握本鴿舍的疾病發生規律,制定定期的藥物保健程式,科學合理地提前預防性給藥,這樣才可以保證鴿子的機體健康,保證正常賽事的進行,免除疫病在夏季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