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簡體中文
 
 
時代名鴿
桃園中壢
屏東佳冬小霸王林文傑專訪
發表:2008/12/01

2008年8月第20期【圖文:郭志強】

前言

由於工作的關係, 常有機會到鴿店走動,有時在與店家閒聊之餘, 發現從事養鴿與賽鴿工作的店主還真為數不少。此次要介紹的鴿友是來自屏東縣南端位於佳冬地區的鴿店老闆,他是位相當年輕的養鴿者, 在他的店內, 經常會聚集三五好友切磋鴿藝, 這些鴿友不管是從其他鴿友處獲得或是自己本身的經驗所得, 常會相互討論並撞擊出一些養鴿或賽鴿的想法。目前佳冬地區有個小鴿會, 稱之“ 佳昇聯合會”, 由於鴿友的外流與大鴿會的擠壓下, 只能算個迷你小會, 總鴿數約百餘羽左右, 雖是如此, 其比賽條件並未有不同之處, 一樣是參與南海大山輪的統一作業流程, 而此次介紹的主角人物便是此鴿會的常勝鴿友, 由於年輕的活力與曾受到養鴿前輩的提攜, 他很樂意把自己的賽鴿經驗與時代名鴿的讀者來分享。


主角人物

他叫林文傑先生, 養鴿與賽鴿對他來說是一個辛苦的工作, 因為在小時候德國麻疹與高燒的原因, 造成他行動不便與說話有些口語不清的情形, 林先生無法用手指來正常捉握鴿子, 只能用手腕的部分來夾住鴿子, 餵食鴿子時,看著他蹣跚的動作, 無法想像要花多少時間完成所有的動作。雖有身體條件的限制, 卻無法澆息他對賽鴿的那份熱忱與滿足感, 林先生很驕傲的對我說: 即使整船的歸返率低於五成, 他見鳥的機會還是很大。

說起養鴿的過程開始於十年前,林先生的多位親戚中都有從事養鴿與賽鴿的行列, 也因這層原故, 便從叔叔林森鑫與舅舅張貴郎的鴿櫥中捉取少羽的賽鴿, 在這些鴿群裡有一對鴿子的下代表現不俗, 日後成為林先生的櫥內打底鴿, 其血系是公鴿: 馬克羅森斯血統; 母鴿: 019的下代鴿, 利用此對的後代, 從民國89 年開始比賽即陸陸續續在海翔上有傑出的表現。

配對的選取

林先生對於配對的選擇, 說到除了外型結構外, 眼睛是一個做為參考重點, 他認為眼睛內多少看得出一個遺傳的條件是否有被保留下來, 翻開上眼簾, 肉層中若有三條白線的是他喜好的結果, 眼砂的結構則希望是緊湊而不要有擴散的排列, 且有浮起的顆粒感, 至於結構的條件, 他針對速度鴿與耐力鴿有不同的看法: 耐力型的恥骨形狀似W 型, 粗且硬; 速度型的恥骨則呈II, 尾端會有尖銳的感覺, 但是二者的腰都必須飽滿, 龍骨要硬且有弧度, 肉質能感到Q 軟。羽翅的結構則是: 耐力型的末三羽要寬闊, 速度型則是末二羽要細長, 但二者翅膀肩胛部分要厚且短, 但感覺鬆軟, 展翅能很平順, 主副羽間沒有下凹情形。( 以上是林先生自己的看法, 鴿友可做為參考)

下料是一個重點

林先生表示鴿子競翔期間往往餵食是一個關鍵性的重點, 能否易於控制鴿群, 能否提昇歸巢慾, 能否提高體能與健康, 都是下料時應當小心注意的, 他建議初學者能設計一套餵養內容流程表, 通過試驗過程後再予於慢慢修改。以下是他的餵養時間流程, 提供做為參考:

第一階段( 教乖期)

幼鴿出巢的一個星期內以高營養的幼鴿料來餵給。
再來的一個星期則加入20% 稻穀與幼鴿料混合。二星期後則皆以清除飼料為主, 一直使用到退毛完成。
清除飼料的內容大致為: 大麥、稻穀、高梁、白花子等。

第二階段(訓練期)

外訓前五十天起,慢慢加入10%的好料。
好料:以糙米、豆類為主,再加入些許的白花子、高梁、火麻等。外訓二十天後,開始減縮好料至5%。比賽前二個星期開始加入大粒玉米,其比例是20斤的飼料中有半斤的玉米。

第三階段( 比賽期)

比賽第一關回來後的第二天則提供50% 清除料與50% 好料直到下一關的比賽, 如此循環到比賽結束。

藥品的使用

林先生於幼鴿出巢一星期, 便施給腸道與呼吸道的預防, 接著每個月固定一次, 入關後則不再使用藥物。對於訓練與比賽期間則會每星期二次腸胃活菌的給予。

鴿子於比賽返回後, 第一口水就要給予呼吸道與胃腸藥的添加, 星期五交鴿前再給予胃腸活菌的補充。

其他

許多鴿友為在比賽期間加強其速度, 常以配對來調節競翔鴿, 林先生認為應依賽鴿的性來給予, 若無意配對的鴿子, 則不應如此, 而且依他個人的經驗三關內的配對是可允許, 過了第四關後再來配對則對比賽成績常是不好的。

後記

林文傑鴿友克服自己身體上的不便, 仍能專注在自己心愛的養鴿與賽鴿上, 其精神是另人欽佩的, 但這養鴿路上走來,他不諱言的說到自己受到很多人的幫忙,他想利用此次的機會來感謝幫助過他的人,其中有叔叔林森鑫先生、舅舅張貴郎先生、穩強鴿藥羅永騰先生、內埔林耀忠先生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