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簡體中文
 
 
時代名鴿
桃園中壢
公棚賽的選鴿和選棚
發表:2008/11/21

2008年7月 第19期 【文:安家平】

筆者有幸在《科學養鴿》2006年第2期發表了“公棚賽鴿的選種和育種”一文,意在拋磚引玉。小作發表後不斷有鴿友詢問“公棚賽鴿的選種和育種”的“秘訣”,為進一步探索公棚賽的選鴿與選棚之謎,筆者特再寫拙文,以便與廣大鴿友共同探討。


在鴿會的各項賽事中,鴿友的賽鴿不斷飛出好的成績, 賽鴿分速和歸巢率不斷的被刷新、提高,這充分說明廣大鴿友在科學養鴿、育種、培訓方面有了普遍提高。可談到公棚賽可就不那麼幸運了。信鴿公棚賽前的飼養方法是常規性的大眾化飼養,比較粗放,不可能給你的賽鴿開小灶、吃大餐和餵激素。因此如何選送公棚賽鴿就尤為重要。

01 選種

在選種方面,除應注重信鴿血統、眼砂型及體形之外, 用檢眼鏡觀察信鴿眼底視團的方法已被越來越多的鴿友所接受和採納。

用檢眼鏡觀察信鴿眼底視團要注重觀察視團是否發育良好,是否規整,特別要觀察視團的“霜”、“線”、“星”。用檢眼鏡選配可使二三流信鴿得到一流的遺傳。本人曾用3~50元市場鴿作出了與公棚決賽冠軍同時到達的賽鴿。這與用檢眼鏡觀察視團選配有著直接關係。

02 選鴿

在選送含金量較高的公棚賽鴿時,除眼砂型和體形不走樣外,視團遺傳也要到位,這樣可以優化親鴿。此外,必要的育雛也不可忽視,幼鴿在25天左右要與親鴿隔離,讓小賽鴿自己學會喝水和啄食,提高幼鴿在公棚的生存能力。35天後再送公棚為好,否則會因體弱遭淘汰,即廢銀子又失愛鴿,得不償失。用放大鏡觀察幼鴿瞳孔抖動收縮小,要引起鴿友重視,以往不多,近年漸多,興許是進化的原故。用檢眼鏡觀察幼鴿視團,定向區的星和線要有,視團賽區內也一定要有高速線。此類幼鴿可稱之為上品。

03選棚

人有其志,鴿有其性。對公棚所處的位置,賽鴿歸巢的線路和氣候,以及公棚飼養水準的高低要作出客觀與合理的判斷,這樣才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同時,對自己信鴿的實力也要有客觀的評價,不要一失鴿,責任全在公棚。

對於地處高原的公棚,一定要選用賽績穩定、定向好、破風條好、體形適中的賽鴿。先利用檢眼鏡觀察視團,選出板上掛霜,有定向標識,賽區內有星、線,特別要選出有雙視葉和有耐力線的,檔次在500~530公里的賽鴿。

對於地處平原,地理位置,賽線較好的公棚,可選送速度快、定向好、高龍骨,膀條寬、大、長,握在手上抖動不停的賽鴿。用放大鏡觀察瞳孔收縮好、內線扣較發達的賽鴿。用檢眼鏡觀察視團,選出發育好、定向好,賽區星、線明顯,視團靈敏的賽鴿出征。檔次在480~500公里即可。

對於賽鴿歸巢線路和天氣的研究不亞於對信鴿的研究。天氣的好與壞決定了種、養、訓的一半。成功總是屬於各方面有準備的鴿友。2008年是奧運年,我們要發揚“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合理地運用科學發展觀,共建和諧社會與奧運同行,把信鴿運動推向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