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簡體中文
 
 
時代名鴿
桃園中壢
許庭碩老師的養鴿哲學
發表:2008/11/07

2008年7月 第19期 【文:郭志強 圖:黃廣生】

許庭碩 (明純)老師的養鴿哲學觀
許老師在養鴿上的專精足以傳道、授業與解惑

稱許庭碩先生為老師是因為與他合作或相識的鴿友都如是稱呼,這表示著許老師在養鴿上的專精足以傳道、授業與解惑,讓不分老幼的鴿友稱他一聲老師。養鴿、賽鴿只是單純金錢輸贏的工具嗎?在養鴿、賽鴿中許老師是更深層的充滿著人生哲理與接觸不同生命的互動模式,對長期自我修行與對佛經有深入研讀的許老師,看到了更多萬事萬物的一貫道理與對養鴿的一種哲學觀,周遭與他相處的人也能耳濡目染地感受一種更明白自我養鴿、賽鴿態度的修正。


許老師在鴿界已是名聞遐邇的人物,對他輝煌的成績與生平歷史也不須再多做陳述,近幾年在南海的競翔比賽中幾乎是每一季都有入賞的成績,深居簡出的他,也增添了些許的神秘感,實際的接觸中,卻是敦文良善的長者。

觀念的建立 要有成就,須看您如何用心
當賽鴿界的強豪出現在我眼前時,緊張興奮的我劈頭就問:許老師是如何能有如此嚇人的成績?而他是緩緩的道出以下的內容: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用心,因為用心、專業,所以對待自己的鴿子有感情,因此鴿子在比賽的時候會想要回來看主人,過去有一句話在講:“有愛的地方叫做家;沒有愛的地方只是一個房子”,鴿子有無強烈回家的慾望差別就在這裡,一般人養鴿子只是將鴿子當作是賭博的工具,想當然爾其出發點就錯誤了,觀念錯誤則與鴿子是沒有感情的,能不能在賽鴿場上有成就,就看你有沒有這樣的心。

一個人要有成就,須看您如何用心,這用心可分為五個階級,在一般人都有所謂的“側隱之心”,此心存在於生物界中,不僅是人,動物亦有之,貂之所以被人捉住就是因為他為取暖於人,“側隱之心”是每個人的基本,也是動心啟念的開端。當人們看到別人痛苦時,不只是感到難受,而是在大腦上也會有反應,就像是自己也在遭受著痛苦一樣,這在人類社會中可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具體地說,當我們能體察不同生命的感受時,我們就能理解此生命體的思想與行為。而當我們能體會到鴿子的痛苦時,就會想採取行動去幫助他們。

同情心
再進一步,是“同情心”,能付出行動予以協助或幫忙,也就是將“側隱之心”的念頭轉化成行動。“同情心”是學習而來的,同情的對象並不只限於人類自己。人類社會對於其他生物也有類似的情感,因為我們認同其他生物也是共同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生命個體,所以在許多方面也應該給予相同的尊重與對待。所謂「同情」,就是設身處地、以對方的角度思考對方的需要跟感受。

再進一層是“愛心”,愛心是非常難的,宗教家所做的就是能顯現出這一面,愛心當中包含了同理心、慈悲心,能夠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不會只想著自己或是一切以自己為出發點。愛心能盡一切自己所能的力量或勞務、金錢等去幫助他人而不求回報,看別人快樂,自己就會快樂,自己的內心會有一股成就感但是卻是自己身心舒暢而有意義的事情。再者是“關心”,鴿子也需要被關心,鴿主關心鴿子,表示鴿子受到重視,鴿子的感受,喜怒哀樂,有人在乎,鴿子會因為有人關心,心中感受到温暖,而努力去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最後來到“真心”,能做到此心的人,就沒有什麼不能成事與成功。所以任何人基本上都具備了此五個心的條件,只是用心的程度達到什麼地方。如果賽鴿只是當作賭博的工具,則終其一生也難以成功,因為眼睛所看見的也只是金錢而已,一位漁夫永遠看不見山海之美,因其眼中只有漁蝦多寡;一位獵人看不見河川景秀,因為眼裡只有獵物大小。而一位養鴿者,只要能用心,與鴿子產生感情,有了真感情,鴿子就會回家看主人,所以成功就離您不遠了。大部分的人都用錯了心,只有能涉身處地的站在鴿子的心去思考,才能成功,養鴿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則鴿子在想什麼,你大致也能明白。

除此之外,許老師再進一步闡述:
可以將鴿子分為肉體(形而下)與精神層面(形而上)二個部分來探討:形而下的部分,就是能瞭解它的體質或體能(天生),能於生病前便給予預防(管理),非等到發生後才來處理,這樣後悔也來不及了。所以養鴿,就是懂得他的生理構造,提供它所須要的營養,對於可能發生的病變情況,能在發生前,便先給予治療或補充,這些動作都須做於前,而這是養鴿的基本功,若基本能建立好,養鴿就能簡單與輕鬆。

另外精神的形而上,就是能養到鴿子有感情,並能激發賽鴿的潛能到最大,則成功就不遠了。在海翔上,你如何讓鴿子,在沒有寄生蟲的條件下或控制在一定數量下來發揮,激發其潛能,發揮形而上的戀家、毅力等精神,訓養者就須要用心了。每一羽鴿子都有可能因訓養者施予激發其潛能而產生很好的成績。

許老師說明,生命的現象都有一定的程序與時間,鴿友太過急切與太慢給予,鴿子都無法展現其最好的表現,當生命的程序條件若已達到圓熟,他自然就會表現在其行為上與該有的行動上,鴿友如何將生理條件與心理層次配合到一定的境界,是鴿友應努力與思考的目標,坦白說鴿子的成績顯現出養鴿者的內心,鴿子是跟著鴿友的內心在飛翔。

鴿族的建立
有好的管理配合到先天條件好的鴿系或鴿種,情況就會對您有利。許老師對比例的看法是:鴿種包含先天與後天的條件各佔40分。先天就如生理代謝、骨架體構等,後天則是學習能力、反應速度等。管理也是佔40分。如激發鴿子的潛能、疾病的預防、營養的給予等等。另外20分就是個人與鴿子的福氣與福報。如果在鴿種與管理上的80分內能拿取50分以上,入賞的機會就很高了。

建立高的格局,本質最重要
方法若對了,養鴿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做事要能捉住重點,效率自然就會好,他比喻捉蛇,捉頭七寸地,則不費力氣。每一羽鴿子都有先天的條件與特質,有的天生速度快、有的天生速度慢,如果能在起步開始時選擇天生素質高的,則往後的培育工作就不那麼吃力,例如開車,跑車不必太費力就能衝很快,公車就不同,油門踩到底還是一般快,許老師的建議是先不要急著把自己所飼養的鴿子淘汰,讓所有的鴿子都有機會作育,再將幼鴿投入比賽,經過二 、三季後的時間,便可邏輯的統計出一些東西,像好天不快,壞天又不回來的就無須再使用,他打了一個比喻:一碗鹹菜湯,明天端出來還是一碗鹹菜湯。鴿子亦是如此,多次作育出的鴿子沒有表現,下次還是不會有好表現。


鴿子是用試的不是用看的
育種與成績沒有絕對的關係,許老師著重在鴿系與鴿系的配合,他常利用“複印原理”來育種。謙稱自己看不懂鴿子,認為只靠眼睛所看到的鴿子,可能只有百分之一而已,可說是冰山一角。除非是養鴿者對自己養了十幾二十年之久,對自家鴿體結構的熟悉,否則難以斷定鴿子的優秀。他只相信配對後作出比賽的競翔鴿能有優秀的表現,再加以邏輯予於統計出一個想法或鴿系而已,若統計出的鴿系或血統能發揮,許老師便會以家族性的血源來加以利用。

許老師早期買鴿也有五、六百羽之多,鴿友羡慕他的鴿子好用,但他所投資與試驗下的金錢與時間也非常多,高價買回的鴿子配對作出若用不好,也會認賠殺出。現在留在許老師鴿舍的就只有三種鴿系:詹森本舍鴿子、凡布魯克的老迪迪號家族與許父所留下的老鴿種(融合許多早期強豪的鴿種所產生)。能留在身邊的鴿子,也代表自己與他的一個因緣,對他們是疼惜有加,早晚與許老師一同聽心經,讓彼此能有相同的感應與默契。

心經的導引
在人生最低潮與困頓之際,許庭碩(明純)先生的人生有了另一個機轉,他遇上了台南市“菩提講堂”的蔡老師,蔡老師開啟他另一道心靈,並且引導他來抄寫心經,自此之後,便開始有了創造記錄的出現。在養鴿上,他給許老師的一個觀念就是“您要與鴿子有感情”,許老師這時才晃然大悟,過去把它當作是賭博的工具,在他付出感情後,鴿子開始相對地懂得回報,對此許老師建議鴿友若有任何心靈上的問題,可以與蔡老師聯繫,他的電話是06-2591691。

訓練的目的
訓練是為了把耐力與勇氣激發出來,而激發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非跳躍式的,他認為訓練鴿子有三種失當的情形:“操死”、“訓死”、“塞死”。“操死”是不管鴿子體能是否能負荷,仍繼續強制飛行;“訓死”是不論天氣的好壞,仍施以外放;“塞死”是不思量鴿子是否須要,仍給予藥品或營養品。而這些不能用心的訓練手法,只是加速賽鴿出局的機率。

另外關鍵期的引導,是在鴿子腦子還是空白時便給予教導,建立習慣性的養成與後天學習的性格。許老師舉一個猶太人教育小孩的方式,猶太人父母在小孩剛學習走路時會叫喊小孩過來抱抱,等小孩接觸到父母身體時,又刻意放手使其摔倒,多次後小孩便不再信賴父母,而這學習是為了教導小孩凡事要靠自己,只相信自己的性格養成。

鳥為食亡的概念只是最基本,但引導鴿子對家的情感是更高明的養法,訓練不能造成他對家的反感,鴿舍內微妙的平衡是鴿子建立歸屬感的另一方式,一羽在舍內好強鬥勝的鴿子若失去了爭鬥動力,也會想離開家,站在鴿子的角度來思考,你便不會多做不必要的動作。

合理性、階段性、重點性與心理性的把握訓練方式,鴿友要能清楚明白。許老師舉了個例子:當立正、稍息的訓練已完成,就沒有必要再往後的訓練不斷地要求,只會加深心理上的煩擾,鴿子也一樣,接近比賽期的重點是加強歸巢性,因此沒有必要在舍櫥訓練上還操個二 、三個小時,而應該激發賽鴿離開家時的不安與回到家的溫馨感。

後記
許老師長期的用心於鴿子身上,對許多賽、養鴿的事理已超群卓越,聽聞他講述道理都能感悟特別與長智慧,很歡喜許老師分享他的觀念,最後引用他說的一句話:做任何事先從觀念開始,觀念能正確或比別人不一樣,成就也會不相同。希冀再次的與許老師訪問,並感謝朋友促成此次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