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簡體中文
 
 
時代名鴿
桃園中壢
暢遊大陸大好河山
發表:2008/03/28

2008年2月 第14期 【文:韓信一 】

2006年4月18日至8月3日,我自駕車暢遊了中國1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並借此機會參觀訪問了66個鴿會和公棚。現將我的所見所聞寫成拙文供大家思考,或許對廣大鴿友有所啟迪。


1.中國信鴿市場的現狀及其形成的原因
自從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新經濟政策以來,中國的信鴿養殖業和競翔業受到了來自歐洲和美洲的巨大影響。

過去中國的信鴿比賽一直是依照江、浙、滬、皖一帶13個城市鴿會的模式進行的,即從近到遠,目標是遠端和超遠端。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遠端超遠端的角逐主要集中在上海和江蘇兩大地區。你放蘭州歸來,我加放到西寧;你放西寧,我又加放到哈密,信鴿放飛競翔的距離一再被刷新。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信鴿這一行業的經濟價值也隨著國外養殖業和競翔業的價值規律逐漸滲透到了中國。於是,外國的信鴿進來了,公棚建立起來了,與信鴿有關的公司出現了,賽制和賽距改變了,比賽的獎金也提高了……。隨著賽制和賽距的改變,遠端超遠端賽制被放棄了,國血鴿子被冷落了,外血鴿子的身價被炒高了。這種一邊倒的傾向,使許多國血養殖人發出了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歎息。

從我這次走過的地區來看,可以說外血鴿子已經完全佔據了中國的鴿子市場。不要說像京津這樣的大城市或超大城市,就是連只有13個會員的四川昭覺縣鴿會,會員們養的鴿子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外血,即便有點國血血統的鴿子也是中西合璧,也是用有成績記錄的國血來配外血鴿子育出的後代。

隨著中國賽制和賽距的改變,養鴿人為了突出一個“快”字,先是通過臺灣鴿友引購了一批歐洲名家的名鴿種。隨後,有條件的自己跑出去引購,使全世界鴿子的價格一再提高。中國潛在的鴿子市場也逐步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養鴿人,他們紛紛來到中國搶佔這一商機,有些國際級的養鴿大師甚至還被中國的鴿商們請進來展銷鴿子。看到這一商機,中國一些有頭腦、有眼光的人士也爭先恐後地加入到了信鴿的養殖和競翔當中。他們買進國外的名種、名鴿在國內轉讓或出售它們的後代鴿,從
中賺取了高額的利潤。在整個引購外國鴿子的過程中,真的、假的、以次充好、冒名頂替的都有。很多口袋裏有餘錢的人紛紛建立了賽鴿棚、種鴿棚、信鴿公司、賽鴿俱樂部等。中國這個偌大的鴿子市場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內居然做到了全國性的鴿種大換血!

這一次鴿種大換血不但成就了不少想發財的人,也使國外名人名家的名種名鴿來到了中國;不但引進了國外一些先進的信鴿養殖和競翔技術及鴿藥和鴿具,也促進了國際養鴿人士的交流,並大大提高了中國養鴿人的水準。

關於鴿子價格的問題,我認為既然門已打開,而且要與世界接軌,如果我們還墨守成規不按照國際市場價格去運作,那也只好望鴿興歎,不適應這一趨勢恐怕也是不可取的。

2.買鴿好,還是“造鴿”好?
早在十多年前,滇南某城市的一位鴿會會長對我說:“韓老師,關於國外鴿子的文章也讀了不少,但給人的印象總是文章一大篇,實質內容卻特別少。”一位全國知名的筆桿子也曾對我談到這個問題:“國內的文章,作者生怕讀者看不清、讀不懂,內容詳細了又詳細,不像國外的文章,講到要害處就收口了。”其實,賽鴿養得好的國際級的大師也未必能寫出好的文章。之所以他們的賽鴿能飛出好成績,一是靠運氣,二是他們具有自身條件好且遺傳能力又強的鴿子。當這一系鴿子發展開來時,他們的名氣自然就傳開來,名聲自然就擴大了。而我們在引進這些外血鴿子的同時得到的僅僅是一張絕大多數中國人看不懂的外文血統表,卻無法得到他們的培育技術。我們中國人既不憨也不笨。自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我們僅靠存留在國內的少數幾羽外血鴿子,經過幾十年的篩選、改良和發展,不是也培育成功了我國
特有的超遠端鴿種了嗎?更何況現在可供選擇使用的鴿種如此眾多,所以經過我們不懈的努力,中國廣大鴿友一定會“扭轉乾坤”的。

事實上,不是中國的養鴿家培育不出好鴿子,而是過去沒有讓他們展示的舞臺和機會!近幾年來,在中鴿協的組織和領導下,中國的養鴿家在世界級的賽事中不是也取得了不少輝煌的賽績嗎?而這一轉變僅僅經歷了短短的九年。

3.國血(長距離)鴿子好,還是外血(中短程)鴿子好?
國血鴿子之所以在中短程比賽中飛不贏外血鴿子,是因為過去中國的信鴿比賽都是跟隨江、浙、滬、皖的放法:一年放春賽和秋賽兩次,逐步加長到兩千公里以上。這種賽制和賽距是使國血鴿子無法育成快速鴿系的根本原因。大家都知道,300公里的冠軍放500公里可以說絕大部分是很難再獲冠軍的;而500公里的冠軍放上千公里別說獲冠軍了,能回來就不錯。而後形成的大獎賽、公棚賽卻都在三五百公里的距離上打轉。因此尚未形成快速鴿系的國血鴿子,又如何去和已經在這種賽距和賽制之下發展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外血鴿子相比呢?那些年,各地的公棚賽也好,大獎賽也好,獎金的大頭都只設在500公里的賽距上,即使設有千公里或以上賽距的比賽,設置的獎金和獎品也是少得可憐。距離加長,損失會更大,而獎金才那麼一小點,這就挫傷了鴿友賽遠程的積極性,也拆毀了遠程賽的平臺,剝奪了遠端鴿子的表現機會,反被認為國血鴿子不行。

中國疆土遼闊,在地理條件上具備放遠端和超遠端的條件,所以過去都沿著遠程和超遠程的方向發展。經過幾十年的定向放飛,終於成功培育出了屬於中國自己的超遠端鴿系。這是中國信鴿的品牌,也是我國的拳頭產品。因此中們要珍惜它、維護它、發展它。

這一次我在新疆喀什得知:前幾年中國十幾位養鴿人自發地組織了一個超遠端的信鴿比賽。他們從已經放過兩千公里且經過當地公證機關公證和鴿友認證的歸巢鴿子中選出了幾十羽帶到喀什,再經喀什鴿會鴿友們驗證放飛。結果,山東楊傳道的鴿子從喀什飛回了山東郭城,空距3645公里,刷新了超遠端比賽的記錄,堪稱一件令人既高興又感慨的事。

隨後我又在江蘇江陰,和徐一彪先生討論了這個問題。徐一彪鴿友認為:“以後的發展,還會轉回到遠程方向上來。大多數養鴿人還會回歸到消遣娛樂上來。”他的這些看法,我是很贊同的。他還說,他所在的地區2005年放1500公里,冠亞軍全被外血血統的後代鴿所得。外血鴿子在遠程超遠程的賽距上,速度也快起來了。這表明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佔領環境。

中國各地的養鴿和放鴿條件是各不相同的。如江、浙、滬、皖一帶有司放遠程和超遠程的條件和傳統。外血鴿子在這些地區只能去適應遠端和超遠端賽(在這以前也有放2000公里,外血後代鴿搶到冠軍的個例)。而在中國邊遠山區以及地理氣候條件惡劣的地區,鴿友要放1000公里或2000公里就不那麼容易了。所以各地應該根據各地的特點和條件去辦事,因地制宜,才能玩好信鴿。

4.識別優秀鴿子及培育自己賽鴿新品系之我見
樹立科學養鴿的觀念是每一個養鴿人從一開始養鴿子時就應該確立的觀念,因為這是養鴿和賽鴿的需要。我建議大家,首先要建立屬於自己的鴿子品系,不斷改良它、篩選它、完善它,使它成為你的基礎鴿種,成為你的進獎鴿系。然後再和其他的優良鴿子雜交,從中篩選出更優秀的鴿子來。

至於如何從外觀上識別優秀鴿子的問題,我認為只有多看多摸多接觸優秀的放飛鴿子及它們的父母鴿才是正確之路,看得多了必定會具備識別鴿子的能力。國血可以從品種特徵上來鑒別優劣;外血可以從體態、骨架、翅、羽上來鑒別優劣。此外,憑經驗還可以從鴿子的神態及養鴿子的全過程中來鑒別它們的優劣。成名成系的鴿種都有著它們的特徵。接觸該品種鴿子比較多的人,只要一見到含有該品種血統的
鴿子,就會準確地認出來。像國血中的李種、汪種,特別是吳淞鴿中的小尖嘴、躍龍,外血中的詹森、楊阿騰等鴿種,從鴿子的外形特徵上一看,就能知道它是含有什麼血統的鴿子。對鴿子優劣的鑒別是對鴿子的一個認識過程,只有多接觸、多觀察才能發現規律性的東西,絕對沒有什麼“訣竅”可言,只有那些付出辛勤勞動的人才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至於如何從眾多的鴿子品種當中培育出屬於自己的鴿種的問題,我認為首先要選取有優秀賽績的鴿子(鴿族)作為自己的基礎鴿。在選配時最好能選擇可以互補優點的鴿子來配對,從中進一步摸索出種鴿的遺傳能力和雙親的結合效果。再從它們後代的放翔情況上來認識其基本情況,從中篩選出優秀的種鴿,隨後再把這些優秀的種鴿歸類飼養,繁殖出後代再來放飛,以便從其子代的效果上檢驗父母雙親的遺傳能力和結合效果,並適時地引入外血鴿子來改良原有的鴿種。

當棚中的鴿種在三五年之間能有較穩定的遺傳能力和良好的放飛成績時,則可以考慮對棚中的鴿種進行近親交配以保持原有鴿種的相似特性。在進行近交保種時,則要注意使鴿種的特徵和特性能真實地遺傳給後代。鑒於近親交配會產生性狀分離,因此,歸類飼養及選配則是定向培育鴿種的關鍵手段。在引入外血鴿子來改良鴿種時,一定要選擇在表現上和自己棚中的鴿種大致相似的鴿子,否則,只會增加培育
品種的難度和延長培育品種的時間。

在培育和改良自己鴿種的全過程中,育種人一定要做好詳細的記錄,根據後代鴿子表現出來的種種情況採取適當的選配方式。育種是一項長期不間斷的工作,只有耐心細緻的觀察才能發現問題並及時加以改進,並抓住機遇良好利用。這樣才能成為成功的優良鴿種的培育人。

5.儘快搶救我國瀕臨滅絕的鴿種
在信鴿養殖業和競翔業得到充分發展的同時,中國的某些鴿子品種卻永遠地消失了。例如昆明地區原有的“鳳頭黃沙”品種,在我近10多年來走遍鄉村、串盡地州縣市的過程中卻沒有發現一羽。就是在舊社會昆明養鴿人花幾個“大頭”才能買得到一隻的“黑麻佐”,在我訪遍昆明名家的鴿棚的過程中也未見到一隻。

這一次在我走訪了19個省市,參觀了66個鴿會和公棚,拜訪了許多鴿友的鴿棚的過程中也未發現一羽類似“黑麻佐”的鴿子。我衷心地希望不要讓更多的鴿子品種消失在我們這一代養鴿人手中。

2006年我在新疆庫爾勒參觀了王剛鴿友的鴿棚。他向我介紹了一種中等體形,鳳頭,全身黑羽毛,毛腳,黃眼的觀賞鴿(體形比一般觀賞鴿大許多)。他說:“韓老師!這種鴿子快絕種了。大家都只養信鴿,沒人養這種鴿子了。”我當即建議他應該義不容辭地搶救、收養和發展該鴿種。我也向他介紹了我自己正在收養、改良和發展“黑麻佐”鴿種的事。

看來,中國不僅要有信鴿協會,還應該籌建“觀賞鴿協會”或“愛鴿協會”,為這些瀕於滅絕的鴿種創建一個可以保護它們的組織,讓它們得到重視和發展。

6.我對信鴿比賽的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針對信鴿比賽轉向賭獎金的這一現象,我一直認為有志養信鴿的人不應該只是搶點獎金,然後大吃一頓慶祝一下,而是要向更高檔次的方向上發展,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育屬於自己的信鴿品種。真正的君子是會潔身自愛的,是會把有限的精力乃至生命投入到有用的事業中去的。

中國養鴿人的年齡段基本在30~50歲之間。這群人還在工作,交公棚可以省去很多辛苦和麻煩。另外在不少地區,特別是中小城市和邊遠地區的信鴿協會、賽鴿俱樂部,基於種種原因,收支失衡,難以維持正常的信鴿比賽,這就不得不讓該地區的養鴿人把鴿子投向賽鴿公棚。而作為公棚,在這種情況下就應不斷降低參賽費,提高獎金數額,加大獲獎名次,提高服務水準,以便吸引更多的鴿友參賽。

目前,在中國除了公棚賽和協會或俱樂部組織的比賽之外,還有打小獎的。那就是鴿友們自己私下組織的幾十元到幾百元的比賽。這種小獎賽已經賽出了不同程度的一小群賽鴿高手。在這些賽鴿高手的棚中,必定飼養著一群優秀的鴿子。久而久之,這個地區必定會形成相應的快速鴿系,這是件利大於弊的事情。

中國是禁賭的國家,因此應把以專門從事擺賭和以賭為生的“賭”與發點獎金提高興趣進行信鴿比賽的“賭”區分開來,要掌握好“度”和“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