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簡體中文
 
 
時代名鴿
桃園中壢
品系繁育在信鴿飼養中的應用
發表:2008/03/17

2008年1月 第13期 【文:唐宗新 】

當今中國信鴿運動規模之大、層次之高是以往任何時候都不可比擬的。信鴿會員
目前已達35萬多人,每年訂購信鴿統一足環上千萬枚,各個省市自治區都建有種賽鴿棚或信鴿俱樂部。由於每年信鴿的淘汰率很高,因此如何繁育種用信鴿已成為廣大信鴿愛好者的主要關注點。隨著信鴿育種技術的不斷提高,品系繁育作為獨特的育種手段越來越被眾多的信鴿愛好者廣泛採用。


在多年的育種實踐中,一些有識之士深深感到品系比品種更具優越性:
一是品系比品種更容易培育,培育一個新品種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漫長歲月,而且還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培育一個新品系所需的時間相對要短得多,所需的投入也要少得多。

二是品系比品種更容易提純,也更容易獲得數量較多的高品質種鴿。

三是品系比品種的同質性更大,綜合力測定更準確。現就品系繁育的系列問題作一簡述。

一、品系繁育的三個作用:
1 能夠加速現有品種的改良:
品系繁育能增強優秀個體的影響,使分散在個體中的優良性狀迅速集中並轉變為群體所共有的特點,從而迅速增加鴿群中優秀個體的數量。一個品種需要改良提高的性狀往往很多,如果同時選擇的性狀過多,選擇差必然縮小,選擇效應必然下降,改良速度也必然會減慢。如果按順序選擇,逐個提高,則又很費時間,適應不了一年一度的信鴿訓放。若將各個性狀作為不同品系的特點進行選育,每個品系只重
點選育少數性狀,則這些性狀就容易得到提高。

然後再有計劃地進行系間雜交,就能將這些性狀在更高一級水準上結合起來,形成兼備多個優良性狀的新品系。

如此不斷地分化、綜合,就能使品種的品質全面提高。信鴿愛好者,只要挑選自己喜歡的品系,注意克服配對缺點,不損害鴿子的體形,就會獲得好的結果。

2 能夠促成新品種的育成:
在信鴿雜交育種過程中,當通過雜交取得一定數量和理想的雜種後,可用品系繁育的方法,使各個優良性狀的基因分別純合,形成若干各具特點的品系。然後再有計劃地進行系間雜交,建立品種的整體結構,初步形成品種的雛形,之後再通過該品種選育新品種。

3 能夠通過雜種優勢選育親本:
通過品系繁育,可以建立若干性能及特點突出、表形一致、基因純合型的品系。所以,當專門的父本品系與穩定的母本品系雜交時,就能表現出穩定而強大的雜交優勢,培育出體形一致的系間雜種。

二、品系繁育的五個時機
1 能夠加速現有品種的改良:
在多數鴿友認可及行家鑒定的基礎上,根據需要並結合自己的居住條件、經濟能力制定出總體規劃,確定選育目標。充分利用地理和血統上隔離而形成的不同類群,進行品系繁育工作,使本地品種的許多優良性狀同時得到提高。這樣做不僅縮短了選育時間,而且使本地品種的結構更加完善。

2 純繁引入品種的時機:
引入品種除了用於生產外,更主要的是用於改良親本,育成雜交親本。由於引入品種使用的時間較長,所以我們不僅需要保種,而且還應注重選育工作。要針對引入品種的特點,制定相應的選育措施,其中品系繁育是重要的一環。通過品系繁育要達到以下三點:一是能夠保持原有的優良性狀,而且還可以改進某些缺點;二是系間交流種鴿,防止過度近交;三是綜合不同品系優點,建立更高級的綜合品系。

3 提高新育品種的時機:
新育成的品種,由於數量不足,結構也較簡單,很不穩定,且尚有退化之虞,所以應進一步注重品系繁育工作,以便健全品種結構和提高品種品質。此外,還應有目的地使各品系的優勢個體相結合,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使品種的品質在原有水準上提高一步,另一方面也可使品種的結構進一步鞏固起來。

4 雜交育種的時機:
在雜交育種工作的第二階段,即橫向雜交固定階段,為了更有效地固定優良性狀,穩定其遺傳特性,應注意建立品系。對合乎建系條件的,更應該注重建系工作,這不僅能使群體中優良的遺傳性能得到系統的發揮和擴大,並且能為品種的進一步提高奠定基礎。

5 使用雜交的時機:
首先採取近交培育法,建立高度純合的品系。然後通過綜合力測定,選擇出配合力較強的品系,進行專門雜交,這樣可望獲得較高的雜交優勢。

只有抓住以上五個時機,品系繁育才能圓滿完成。

三、品系繁育的方法
1 能夠加速現有品種的改良:
首先要選出或者培育出系祖,最好是一隻歸巢能力強,飛翔能力高超的雄鴿,然後再選擇同類型的雌性個體相配對,即同質選配。一般情況下,最初一二代應儘量避免近交,到第三代再開始圍繞系祖進行中親交配。通過選配,把系祖的優良品質變為群體所共有的穩定特性,並通過嚴格選擇,淘汰那些品質不佳的個體。用這種建系方法建成的品系,稱為單系。

至於雌雄鴿哪個重要,我認為兩者都很重要。在調養好雙方身體的基礎上,待萬物復蘇時實行相似配。選擇的雌雄鴿不但外形要相似,性能也要相似,包括翔距級別、分速等。這樣可增加親代與後代的相似性以及後代全同胞間的相似性,在遺傳上增加後代基因純合的概率,鞏固和加強優良性狀。

2 近交培育法:
首先應組建基礎群,基礎群內雌雄鴿不一定成正比,但雌鴿比雄鴿多幾羽為好。雌雄間不但要有親緣關係,而且要表形優秀且要同質。基礎群內雌雄鴿應實行較高程度的近交,即近交系效應在35%以上,使基因迅速純合。在最初四五代中,一般不加選擇地任其分化,待分化出明顯不同的純合系時,再按選育目標選擇就可以得到高度純合的近交系。

優良信鴿一般是好的親本,但性狀表現好的優良信鴿不一定都是好的雜交親本。正如,公認的冠軍鴿下代不一定出冠軍,而有時本身表現並不突出的鴿子卻是好的親本。因此,在選用信鴿雜交親本時,要在鴿子本身性狀表現優良的基礎上,考慮親本的一般配合力以及其優良性狀的遺傳傳遞力。鴿的一般配合力和優良性狀的遺傳傳遞力要通過雜交後才能測定,也就是說信鴿後代的表現是檢驗親本的有效途徑。用當地條件適應性較強的信鴿親本作母本較合適。

3 群體雛代逸選法:
首先根據育種要求建立基礎群,基礎群中的個體性狀變異要小,親緣程度要遠,並要有適當的體形比例。基礎群建立後,則應封鎖隔離起來,至少四至六代不能引入任何外來種鴿。群內採用隨機交配,使優秀性狀迅速集中,並注重雛代種鴿的選擇。經過幾代的系統選育,就可形成集中多系祖特點的品系,稱為群系。

信鴿親本之間若干優良性狀綜合起來就能基本滿足繁育目標的要求,而且一方的優點也能有效地克服另一方的缺點。但性狀互補是有一定限度的,這就要求雙親之一不能有嚴重的缺點性狀,特別是重要性狀不能有難以克服的缺l點。此時的信鴿親本應是優點多而突出、缺點少、且親本間主要性狀的優點能夠互補,以便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建立品系不是品系繁育的最終目的。建立若干個品系之後,還要有計劃地合理利用。品系大體上可以從兩方面加以利用:一是形成更高級的品系。用兩個或更多更好的品系進行雜交,將它們各自的優點綜合彙集在一起,從而形成新的綜合品系,以後再讓合成品系雜交,還可綜合建立新的更好的合成品系。這也是品系向
前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二是獲取雜交優勢。在各品系間進行配合力測定,選出配合力較強的品系。通過品種內的品系雜交、品種間的品系雜交以及近交系之間的雜交和專門化品系的雜交,培育出自己喜愛的體形、羽毛和眼砂,並能適應當地放翔路線,飛翔能力高強,歸巢率高且快速的信鴿。

俗話說:“種好一半穀。”養鴿亦是如此,有了好的品系、品種,就可以事半功倍。作為一個信鴿愛好者,要培育成功一個品種是很困難的,但培育甚至培養起一個優良的品系卻是辦得到的。一旦育出了獨特的品系,就可以創造愈來愈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