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簡體中文
 
 
仲學峰
江蘇泰興
毛滴蟲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診治
發表:2015/04/17

一例賽鴿毛滴蟲與大腸桿菌病混合感染的診治
鴿毛滴蟲病是一種原蟲病,各種品種和不同年齡的鴿均可發生。因常發生於鴿的上呼吸道,尤其是口腔的咽喉部,患部形成明顯易脫落的黃色沉著物和潰瘍,故又稱為鴿“口癀病”。約80%的成年鴿是帶蟲者,但是成年鴿一般情況下不出現症狀,幼鴿可出現嚴重症狀,並可導致死亡。發表日期:2010/9/9


1、發病情況:
鴿友王某飼養種鴿30對,去年年末開始配對,幼鴿出生初期骨架、體型各方面生長相當良好,但套環後幾天幼鴿相繼死亡,或精神呆滯,毛松,消瘦,親鴿飼喂時無搶食動作,臍部紅腫,發炎。部分生長不良的幼鴿獨立後,呼吸時有張口或伸頸姿勢,有咳嗽和喘氣等症狀,後期病鴿食欲廢絕,羽毛鬆動,排淡黃色糊狀糞,逐漸消瘦死亡。最後存留下來的幼鴿極少。種鴿卻未出現任何症狀。萬般無奈下,邀我就診。

2、綜合診斷
剖檢病死鴿,發現鴿體消瘦,肛門周圍有黃綠色糞汙。肝臟表面有綠豆至玉米粒大,呈黴斑樣放射形的臍狀病變;腸粘膜增厚,胰腺潮紅、明顯腫大。取腸內容物少許置於載玻片上,加入1滴生理鹽水,加蓋玻片,用光學顯微鏡放大400倍,置弱光下觀察,見黑豆大,梨型或圓形、長圓形,但運動器官而活潑翻動的活蟲體,確定為毛滴蟲感染。病料塗片鏡檢,在光學顯微鏡下發現大量大腸桿菌。確診為鴿毛滴蟲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

3、防治措施
3.1 治療 鴿群的飲水中加入洛美沙星+甲硝唑粉2g,集中兩次飲用,其餘時間用維肽力飲水,以保肝護肝。連續治療5天,間隔7天再給藥3天。

3.2 預防
發現病鴿及感染鴿及時隔離。鴿舍嚴格消毒,用20%複合強酸碘製劑溶液消毒鴿籠。發病期每升水加入洛美沙星+甲硝唑粉2g自由飲用,平時保健每15天預防用藥2天。

按照上述方法使用後,鴿恢復明顯,複查時未發現毛滴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