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統論與鴿眼論皆因為二者所主張的理論大相逕庭而自然達不成一致,至少可以說是用途各異。因此,各論的認同者均有各自不同的獨特見解和深刻道理!緣於此,排斥一論接受一論的現象當然不可避免,兩大“門派”的形成根源也正在這裡。歷時數十年以來,兩大門派“對壘”,唇槍舌劍的理論大拚殺一直進行得如火如茶。直到現在也還未能理論出一個孰是孰非的定論,真正形成了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格局。看陣勢,這場紛紛揚揚是非功過的血統、鴿眼論大戰怕是永遠也不會有終結的那一天。實際上,這倒也算是一件有趣的學術爭鳴。世界上發生的哪一件事情不是在矛盾中共存、在對立中共進、在排斥中同發展、齊昇華呢?更何況還有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偉大真理作“陣頭”,如此這般,就更應直言不諱的把各自不同的觀點擺出來,讓鴿友們去評定、去論斷。
憑心而論,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 依靠“ 血統鴿” 飛出燦爛輝煌的人有之, 但憑“ 撿到配借來的” 賽得個喜氣洋洋的人也不乏其例, 而能夠把血統不清、底細不明的“ 天落鳥” 收容舍中並為其擇配生兒育女的主要理由之一也就是鴿眼出眾吧? 因為凡是玩鴿者, 無論是品賞血統鴿還是把玩“ 天落鳥”, 首先是以鴿眼的好壞為基準, 這除了說明鴿眼裡面確實存在一些耐人尋味的內容而外, 更重要的還是鑒別鴿眼已經形成了一種下意識的條件反射和習慣動作。因而, 孰是孰非? 其結論成了一個懸而難決的謎團。
養鴿人幾乎誰都知道, 血統是屬於暗藏在鴿體內部不外露的物質。說白了, 到底它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是一種“ 隱秘物”,而鴿眼卻恰恰相反, 它屬於裸露於皮毛表層的一種器官, 很直觀地就能讓人洞察出個好壞優劣,是一種“顯性物”。說得再直截了當一些也就是:血統的純正與雜亂,完全是由持鴿人的口舌任意詮釋,而鴿眼品質的高低,原本就由局外人的直觀定論。所以說,“血統論”和“鴿眼論”的實質內涵看起來是矛盾對立的,但也是統一的。兩者既是在矛盾中對立,又是在對立中呼應。這種看似不和諧的關係應該說是一種辯證關係,也許正是因為這種矛盾中的辯證關係的和諧而給人們造成了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因果,才使得“血統論”和“鴿眼論”的信徒們分成兩大陣營。
血統論由來已久。名血良種是人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從理論上看,似乎一旦擁有就真的可以達到穩操勝券的地步及萬無一失的效果,誘惑得眾多財大氣粗的“ 玩家” 馬不停蹄收購銘血鴿, 這般“ 高燒不退” 的火爆勁著實把老外的銘鴿身價炒到了極至。憑心而論,“ 冠軍鴿的後代不一定非得有冠軍產生, 但冠軍鴿的前代肯定有冠軍” 。這個論點似乎合情合理, 其邏輯性也很縝密。但是, 倘若對各地方每一屆競翔中所產生出的不同距程上的前名次優勝鴿實際調查考證一下的話, 也許並不難得出符合這番邏輯或者是“ 原理” 的準確程度, 其實際吻合率能夠達到多高呢?當然, 凡事都是一分為二的, 這是一個不可改變的自然規律。因此, 我用這種口氣和這種觀點來評價“ 血統” 的意圖絕不是想全盤否定“ 血統” 在信鴿的做種、競翔乃至對整個信鴿種群的進化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同時,也絕對沒有妄想完全排除冠軍鴿血統的龐大家庭再顯冠軍聲威的可能性和可靠性。筆者只是覺得, 一羽無論是在什麼氣候、什麼狀況( 其中包括出賽時所處的臨時性實際情況, 諸如餵仔抱蛋、輕微外傷等各方面因素在內), 什麼距離下產生出來的冠軍, 它畢竟要與異性鴿相配才能繁殖下代, 才能發展群勢,而在這個群勢中的任何一羽成員的體內無一例外都是屬於至少兩種以上的因子的共同結晶, 倘若再追溯到父母鴿以外,那麼這個共同體的構成恐怕就更是複雜得甚至連鴿主本人也不一定解釋得清楚明白。那麼, 後代中冒出一個或者是多個冠軍出來,是不是真的就能絕對肯定是父母鴿或者父母鴿以外的輩份中的某一羽曾經有過冠軍紀錄的冠軍鴿的基因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呢?如果真是這樣的話, 那麼面對為數並不算太過微量的“ 天落鳥” 生育的“ 悍將” 現象又該作怎樣的解釋呢? 而重金引進的某個賽距上的冠軍,即便是再配上一羽仍然是這個賽距上的另一羽冠軍鴿,其後代別說是像父母那樣在這個賽距內拿冠軍,有不少子代鴿連歸巢這個基本要求都達不到,甚至在更近的距程內全軍覆沒也是常有的事,出現這樣的尷尬局面,我們又該作何辯白呢?
當然,我並不是惡意排除極個別“天落鳥”體內攜帶著冠軍的基因,也許這些可憐的“天落鳥”本身具備了奪得冠軍的內在優勢,皆因為在出賽過程中由於出現某種意外而淪落成了不幸的“天落鳥”。儘管如此,與咱們帶著目的地攜著重金,有針對性地到名家鴿舍中引進冠軍鴿相比較,那麼企圖用“天落鳥”作出冠軍鴿的宿願自然成了一種不值一談的奢望!其實,在很多年以前,就有名家輩們提醒我們:“引種時應把目光重點盯在冠軍或者冠軍的平輩和下代鴿的身上”。不過,現在再用一種現代新觀點來與上述這個提醒做一種實驗或者單純的理性抗衡,不客氣地說未必能夠輕而易舉地分辨出正確與荒謬來的。
前面已經說過,血統論由來已久,應該還說源遠流長。由此,大凡涉足鴿壇領域,尤其是在當今“血統論調”越唱越響的時代,每一位“弟子們”的第一步最基本的功法大概就是先得把“血統曲”這一盛行全球、覆蓋鴿界的“內功”苦學勤練到腔正調圓、爐火純青的境界,否則的話,“師門”是不會容納的。這也就注定了你不能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正宗”養鴿人。道理再簡單不過,目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鴿壇,唯血統論已是定局,而依照“血統論”的護衛者所立下的這個永恆而又固執的“門規”加以衡量,便可輕而易舉地對有違於“血統”規則的叛逆者定出一個“不可造化、難成正果”的結論,又豈有不將你“逐出師門”的道理?養鴿條件儘管多,重在講究一滴血,似乎就是真理,就是不可動搖的絕對真理!
無論怎麼說,就算筆者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充當“血統論”的排斥者角色,但同樣也不是死心踏地贊同“唯血是重。的過激認識者。曾記得一位鴿壇強豪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血統這玩意,信則有,不信則無”。而筆者也想說“相信血統並不是一件壞事,不信血統也不見得不是一件好事”。總歸起來一句話:血統有它作用的一面,但無論如何不能定位於萬能。現今鴿壇活躍著近乎百萬大軍,可謂是芸芸眾生。其中,出手不凡的“富豪”以其數萬、數十萬,乃至數百萬巨資引進銘血良種者不乏其人。然而,在每一個不同地域,不同賽距,不同季節所進行的賽事結束之後,難道喜的就一定是“血統論”的奉行者?憂的就必然是玩“天落鳥”的未入流者嗎?話又反過來說,在任何一個鴿子(天落鳥)交易市場上,那些一大籠一大籠擁擁擠擠可憐巴巴、卻又絲毫無可奈何的被俘者群體裡面,誰敢底氣十足地說每一羽都是無根沒底、血統不清,底細不明的“雜牌品種”?
再說了,在全國每一個地區每一屆長長短短、遠遠近近的賽事中湧現出來的冠軍鴿(包括其餘部分的高位名次鴿)裡面, 大概或者多多少少摻雜著一定數量的沒有血統可言, 沒有種系可談、沒有賽績( 指上代及上幾代鴿) 可斷的“ 三無牌”英雄豪傑吧? 如此一來,便又很自然地牽扯出來另外一個更為值得讓人思慮的核心問題。即: 冠軍或者優勝鴿的血統書的真偽性。比方說: 某鴿友的某一羽選手鴿在某一次比賽中得了冠軍, 而這羽冠軍鴿本來屬於血統不清、來路不正、底細不明的“ 天落鳥” 作出的後代, 鴿主憑著其羽毛、眼砂結構、體形品貌…… 等外部特徵看上去大致與哪個品系什麼血統鴿多少有點兒相似或者相近之處, 於是就信口道來、舌頭一彈報出那系鴿的品名, 然後再填寫一張所謂的正規血統書。
試問又有哪一個人願意白白花費閒功夫去深入查證, 爾後又理直氣壯地揭穿真面目呢? 再說當今我國鴿壇引進外國鴿的勢頭只強不弱, 外國名家名系鴿像洪水猛獸般湧進國,若冠軍鴿主拍著胸脯斬釘截鐵地信口製造出一個某某外血配某某外血或者是某某外血配某某國血這樣的“冒牌系”,其它的局外人又怎麼能搞得清楚呢?換言之,如果某些名家高手或者花了天價引進過國內外馳名品系種鴿的玩家將近距離訓飛及參加正式比賽過程中丟失的哪一部分本來是由“黃金血統”作出的後代鴿,但出於面子和其它某種因素考慮,先是暗暗地把血統書撕掉,然後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放出一句“保姆鴿遺留的不肖實驗坯子”的“迷魂風”來了,完了“嘿嘿”一笑,補充一句冠冕堂皇的收場話:就看出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雜牌軍成不了什麼大器,原本並沒有打算放牠們,可現在鴿舍裡銘血種鴿實在太多養不過來,所以臨時決定送牠們上路作自然淘汰……如此這般,誰能不相信?誰又能不服氣?
曾經在一家鴿刊上讀到過一篇題目為《議“血統鴿”與“天落鳥”》的文字,該文的一些觀點不可謂沒道理,其中有一小段是這樣寫的:“鴿的好與壞,優與劣,不能以血統如何來斷定。銘血系不一定隻隻出類拔萃,同樣,“天落鳥”也不能以“歪種”來下定義。許多事實證明,非常純正過硬的“血統鴿”,也有非常不盡人意的時候,而也有不少不知底細的“天落鳥”卻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除此之外,該文章的作者還一針見血地把所謂的“血統”的來龍去脈點化得很透徹。他說:“血統二字是人製造的一個代名詞,就像我們每個人給各自的孩子起名字一樣, 完全是為了與別人家的孩子作區別而使用的一個不一樣的呼叫代號” 。是啊, 在賽鴿進行激烈的競翔所取得的優異成績是選手鴿本身創造的, 儘管這個“ 本身” 裡面包含著“ 血統” 這個主觀因素在內, 但無論如何不能說成是“ 血統” 主宰著賽鴿歸巢與迷失的唯一玄機, 因為人們已經認同賽鴿定向導航靠的是地球磁場的作用和太陽的運動規律為參數的。
如果單純地以“ 血統” 純正個概念來作為絕對的養鴿引導的話, 雖不敢說是有違於某種意義上的客觀規律和科學道理, 但總可以說上一句過於偏激。因為, 生物的進化並不是在保證其血統永恆不變之中不斷演變, 而是在運動中逐步昇華。比方說, 咱們在一大群競翔鴿裡面找到了一隻在同一距程上的飛行速度超過99% 的選手鴿, 用這隻快速鴿作為母本或者父本進行雜交--提純--重組等一系列前期工作之後, 緊接著才又開始進行篩選--試飛, 一旦發現有進步的表現, 就會全身心地走定向培育的發展路子,而這項工作又絕非一次完成,而且週而復始輪迴進行,直到達到自己預定的目標!
近日,一家鴿刊上登載了這樣一件事例正好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大概意思是國內一位鴿友到外國一個大名家處引進種鴿時間及血統純度問題時,對方卻用不解的語氣反問一句:“到底是要引進鴿子的血統,還是要引進鴿子的品質”?這件事對筆者啟發很大,一隻出類拔萃的優勝鴿,牠之所以能夠出類拔萃是因為牠獲得了優勝,而牠之所以能夠獲得優勝是因為牠的品質達到了能夠獲得優勝的境界!所以,這件事也希望能夠引起“唯血統論”者們的深入思考。(待續,摘自賽鴿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