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簡體中文
 
 
名鴿天下
台北市
論羽翼長度與速度的關聯
發表:2009/02/23

2008年8月號第231期【原著:笹川昭雄 譯:王家洛】

誰也不知的羽毛魅力,論羽翼長度與速度的關聯

日本的野鳥約有550種,而有一部大作則是收了近半數的252種鳥類羽毛,將其素描起來。那就是《日本的野鳥‧羽毛圖鑑》這本書,當然也有刊載了關於鴿子的羽毛。

在此我們訪問了作者笹川昭雄老師有關於羽毛的各種知識。


鳥的飛行速度跟羽毛的形狀有些什麼樣的關係呢?

根據笹川老師的說法, 以一般的鳥類來看,翅膀越長尾巴越短的鳥是飛得越快的。

例如: 叉尾雨燕之類的候鳥, 有細長鐮刀狀的翅膀, 最高速度竟然可以到時速三百公里; 一般賽鴿的速度, 大約在時速七十公里上下, 簡直就是高鐵與一般家用轎車的差別。

鳥的翅膀之所以會有各種形狀, 跟牠們的生態有很大的關係, 財團法人山階鳥類研究所的前所長黑田長久博士為其做了分類。

首先是翅膀的長度: 從翅膀的根部到翅膀的尖端, 以人類來比喻的話就是從肩膀到手腕,也就是整隻手臂的長度,以翅膀的各個骨頭的長度比例來當基準,分成了「長腕(註)翼」、「中腕翼」、「短腕翼」三種翅膀。翅膀越長,就能得到越大的浮力,讓越重的身體浮在空中,但是這樣的翅膀需要很大的力量驅動,相對地會增加肩膀的負擔。

註:日文的腕指的是手臂的意思,所以短中長指的是前臂的長度。

接下來是翅膀的形狀,在這裡分成了四種類型,細長而往外延伸,前端呈現尖狀的「尖翼」;翅膀前端的初級飛羽分開,看起來像是裂開一樣的「裂翼」;看起來呈現略圓形的「圓翼」;次級飛羽十分發達的「扇翼」。

我們的鴿子,是分類於長度居中的中腕翼,而形狀是屬於能夠有高速度的尖翼。擁有某種程度的飛翔能力,屬於體重較重的鳥。

看翅膀形狀,就能知道鳥的生活

鳥類所擁有的翅膀,都是最適合牠們各自的生活型態的。先從各式各樣的分類來看看各種鳥類生活的典型吧!

有長腕和尖翼的短尾信天翁, 張開翅膀有兩公尺寬, 雖然身體很重, 要飛起來一定還要先助跑,但是一旦飛上天空,就可以用牠寬大的翅膀,悠閒地在廣闊的海面上像滑翔機一樣滑翔。

有中腕和裂翼的黑鳶,在海岸、平原、山地都能生活,為了要在各式各樣的地形捕捉小動物或是其他鳥類,必須配合獵物的行動低速飛行,為此能夠保持速度的裂翼就是最適合的翅膀。

有中腕和圓翼的紅冠水雞,因為棲息地的關係能長距離飛翔,但是平常都在蘆葦或是香蒲叢生的濕地生活,吃水草和水中的生物。在草茂盛的區域覓食時不會有所阻礙的圓翼是最好的了。

而翠鳥能夠精確地在接近水面的地方停在空中,捕捉水中的魚和昆蟲,短腕和扇翼適合小型的急轉彎等等高機動力的飛行。

那鴿子又是如何呢?

賽鴿的原生種岩鴿,是在海岸或是山岳地帶的斷崖絕壁上築巢,周圍是缺乏水和樹木的平原,在那樣的環境下,要一邊躲避天敵,一邊尋找穀類果實等食物。要快速地來回飛過廣闊的範圍,還要確實地能夠找到回巢的路,速度與耐力都是需要的。

就算儲存了許多作為能量來源的脂肪, 導致身體較重也無妨, 在非候鳥的鳥類之中, 鴿子算是擁有非常高的飛翔能力的鳥。

鳥的夜盲是假的?

一般來說, 鳥都是被認為有夜盲症的, 也就是晚上看不見。在競翔的時候
, 如同扣除夜間時段的規則一般, 鴿子在晚上的時候是無法飛翔的。但是笹川老師的見解卻與此大相逕庭。

「夜盲症大概只有雞鴨等家禽有吧, 野生的鳥類是完全不同的, 我認為鴿子也能在夜間飛行。」

先從候鳥這個部分來思考看看吧!候鳥大約分為三類。

首先是鷲和鷹、鶴、東方白鸛之類,白天遷移的類型,因為體型較大,比較沒有天敵的威脅,加上牠們是利用上升氣流來移動,由於上升氣流是空氣加溫而出現的現象,因此必須要趁空氣有太陽來加熱的時候才能移動。

在白天容易被天敵襲擊,體型較小的鳥,則是利用晚上來遷徙,這時候就必須靠星座的位置測定角度來識別方向,這已經被實驗所證實,「鳥都有夜盲症」是錯誤的。還有像是雁鴨科的鳥,會根據當時的狀況,來決定什麼時候要起程,不一定是晝或夜行。

雖然鴿子並不是候鳥, 但是對鴿子做出「晚上不能飛」這個判斷也許還太早, 如果能把焦點放在「鴿子也是一種鳥類」,並以這個方向來研究的,說不定可以當作線索,引出鴿子不為人知的能力,藉此得到更多。

「實際去做是很重要的,無論什麼都去經驗看看吧!」笹川老師這麼說。

如果有不幸死亡的鴿子,例如把牠的羽毛全拔下來觀察看看,來確認在哪裡的羽毛是什麼形狀,做得到的話也可以數數看羽毛的數目, 甚至算出羽重和體重的比率來。或是用放大鏡一根一根地詳細觀察。.川老師認為這樣連死去的鳥都能派上用場,也是一種愛鳥精神。

《羽毛圖鑑》是老師將形狀較大的羽毛做素描,由全國的鳥友將意外死亡的鳥類或是野獸送來,保存在大型冷凍庫中,一點一滴所畫出來的。

筆者對鴿子雖然還不甚了解,也感謝.川老師的耐心說明。如果了解鳥類也就能了解鴿子,筆者認為這是非常實用的話。《摘自愛鳩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