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簡體中文
 
 
名鴿天下
台北市
論入賞鴿外觀條件與特質
發表:2009/02/13

2008年7月號第230期【文:並河靖 譯:范兵兵 圖:116尹培華】

作出與競翔(廿四)論入賞鴿外觀條件與特質

編者按:並河靖先生已於2005年4月17日逝世,他的遺作《作出與競翔》如實的記載了他數十年養鴿的經驗與心得,值得後來者學習與借鑒。感謝日本《愛鴿之友》雜誌發行人明神莊吾先生熱心相助,使並河靖先生的巨著能與鴿友見面。

▲ 2008年三重自強分會秋季北海五關綜合冠軍
▲ 2008年三重自強分會冬季北海四關綜合冠軍

頭部

在比賽中飛出優異成績的鴿子,頭頂大多略呈扁平而後腦飽滿。品評會上的獲獎鴿,頭部大多具有修長優美的弧線。我很欽佩某些鴿友能把鴿子的體型、頭型雕琢得如此完美,但那不過是“展示鴿”,並非我們在實戰中需要的遠距離賽鴿。在這方面,品評會的評委負有很大責任,因為他們總是把高分給予眼紅頭大、腰粗體方的鴿子。

頸部

好鴿的頸部應當是短而粗壯。

眼睛

眼睛必須色彩鮮明並有著金屬般的光澤,眼睛的位置最好高於頭部的中線。眼志接近嘴喙的部分應呈白色而清晰(某些血統的鴿子為紫色),其作用是用來抵抗雨水及強光。沒有眼志的鴿子是不值得信賴的。

羽毛

羽毛的觸感應如絲綢般柔軟光滑。過於濃密的羽毛在雨天時容易吸收水分,會妨礙鴿子的飛行。另外,羽毛乾硬是狀態低下的表現,這樣的鴿子可能患有內臟疾病或是出自極度的近親繁殖。

翅膀

理想的翅膀被拉動時應能靈活展開,鬆手後又能迅速彈回原位。沉重澀滯以及肌肉隆起的翅膀不好。主翼羽和副翼羽應當很輕,羽軸不得過於粗硬。布利庫博士曾經說過,“持握一隻好鴿的感覺非常舒服,好像它是主動把翅膀伸給你”。有些鴿友總嫌鴿子的翅膀不夠強壯,其實只有輕巧的翅膀才能產生更大的懸浮力、維持高效率的長距高飛行,否則持續的肌肉運動很容易使鴿子變得疲憊不堪。

平衡

人們經常談到鴿體的平衡,但“平衡”的優劣很難用語言來形容,只有實際上手才能真切感受到每隻鴿子的不同。總而言之,平衡良好的鴿子的身體前部略重,持握時能感到支撐點落在翼梢、尾羽及腳爪處,彷彿一不小心鴿子就會向前滑落。

尾巴

鴿子的尾巴以短而輕為好。

氣囊

健康的鴿子擁有一對發達的氣囊。氣囊從胸部一直延伸到腰部,用於保持身體平衡並產生懸浮力,還能為內臟提供保護。由於缺乏運動而發胖的鴿子,會因氣囊變小、懸浮力不足而難以持續飛行。

▲ 2006年斗南海翔春季綜合冠軍
▲ 2006年嘉義第一春季綜合冠軍
▲ 2006年新自強春季綜合冠軍

鴿子的體質

許多鴿友在送鴿參賽時,往往沉醉於對奪標的憧憬而忽略了鴿子的健康狀態。大家都知道,如果讓馬拉松選手在感冒、胃痛、腹瀉及疲勞狀態下去參加比賽,即使不在途中落伍,也很難刷新自己以往的記錄。鴿子在參賽途中的艱苦程度遠非人類的馬拉松可比,所以健康狀態不僅會影響到競翔成績,甚至是一個關乎選手鴿生死的大問題。由於氣候條件所限,日本的養鴿人必須在兩個月的時間內把鴿子放到1000公里以上的距離。最終目標的距離越遠、鴿子參賽的次數越多,對鴿子的要求也越高。如果鴿子不具備強健的體魄和迅速恢復到應賽狀態的能力,就無法實現我們的競翔目標。所謂健康並不單純是疾病的反意詞,其程度有著很大差異。在不生病的前提下,精力旺盛、充滿活力與疲憊不堪、積勞未消是完全不同的狀態。養鴿人都希望自己的鴿子處於百分之百的健康狀態,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以我們自身的健康狀況為例,昨天可能有點不舒服,而今天卻感覺特別好。

每個人的情況也大不相同,有的人總是萎靡不振,有的則能夠經常保持身心愉悅。還有一些人的狀態極不穩定,偶遇風寒就會感冒,換個口味就鬧肚子。這樣的差異也存在於鴿子之間,我們必須隨時觀察鴿子的日常行為、進食情況、糞便形態、家飛狀況等,通過具體細節來把握一隻鴿子是否處於最佳狀態。我們培育賽鴿的目標,就是要使其擁有強韌的體魄,在各種不利條件下都能保持健康,經歷艱苦的飛行之後可以迅速恢復,甚至在鴿疫流行時也不會被傳染。可以斷言,如果自己的選手鴿達不到上述要求,就不可能在遠距離競翔中創造出輝煌的業績。

無論人或鴿子,對疾病尤其是傳染病的抵抗力都存在很大差異,在抗寒耐熱方面也是如此。名副其實的冠軍鴿大都擁有很強的抗病力而不會被疾病擊倒,否則也不可能連闖關隘奪得冠軍。我飼養過一隻環號為15-31040的鴿子,它給我留下的印象至今記憶猶新。在二戰結束後的幾年裡,可以用來飼養賽鴿的飼料極端匱乏,只能把蒸熟的紅薯拌上穀糠餵給鴿子吃。當時我鴿舍裡的許多鴿子由於營養失調或疾病而相繼死亡,但31040卻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健康狀況。31040曾經在一歲鴿的千公里大賽中獲獎,是戰前留下的種鴿當中壽命最長的,一直活到1951年底才無病而終。這只鴿子的情況使我深切地體會到,超常的健康程度和抗病力對於遠距離賽鴿是多麼重要。

千方百計救治患病的鴿子是人之常情,不過我認為需要分析一下鴿子生病的原因,假如沒有特殊情況,對病鴿就應當堅決地予以淘汰。可能有些鴿友對此感到於心不忍,但是如果不這樣做,就會把病鴿體質虛弱的基因遺傳給後代,反而使更多的鴿子受到牽累。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選手鴿在運輸途中會與其他鴿舍的各種鴿子接觸,籠中的飼料也不像自家飼料那樣合口。在這樣的條件下把容易生病的鴿子送去參賽,可以說獲勝的希望是十分渺茫的。

關於幼鴿及一歲鴿能否參加遠距離比賽, 人們有著不同的看法, 多數人認為應當採取慎重態度。在以往的文獻中, 鴿界前輩也一再告誡我們, 不要把幼鴿及一歲鴿放得過遠。比利時及英國的鴿友大多抱此想法, 例如著名養鴿家特萊梅里甚至不讓自己的鴿子在兩歲之前參加任何比賽。一些養鴿人的實際經驗也確實如此,許多在一歲之內從遠距離歸巢的鴿子到了兩歲以後便再無建樹。不過, 通過對歐洲鴿界競翔成績及主要大賽獲獎鴿的調查, 以及對獲獎鴿舍應賽策略的研究, 我感到人們的觀念正在發生變化, 已經出現把年輕鴿投向遠距離比賽的傾向。

獲得波城國家賽冠軍的維克多.羅賓遜鴿舍就是一例,他的一隻晚生雌鴿不到一歲便從260英哩歸巢,不到兩歲獲得波城527英哩A區29名,三歲時因撞到電線受傷停飛,四歲時獲得波城5271英哩全國亞軍,五歲時又獲得波城527英哩全國冠軍。另一隻獲獎鴿也是在一歲時獲得聖維仙賽全國20名、兩歲時獲得47名、三歲時獲得37名、四歲時獲得146名、五歲時獲得37名、六歲時獲得194名,連續六年在同一賽事中獲獎。還有一隻鴿子在一歲時獲得波爾德3名、兩歲時獲得波城127名、三歲時從聖塞瓦斯蒂安歸巢、四歲時獲得阿姆斯特丹3名、五歲時獲得波城27名。

諾曼.薩斯埃爾鴿舍也有一隻鴿子,在一歲時獲得薩索535英里冠軍、兩歲時獲得該賽事8名、三歲時獲得拉威克634英哩38名、四歲時獲得該賽事4名、五歲時獲得該賽事12名、六歲時再次從該賽事歸巢。這些獲獎鴿的共同特徵是體型中等偏小。大體型的鴿子發育遲緩,小體型的比較早熟,這是鴿界的共識。著眼於選手鴿的早熟性,在今後的比賽中使用小體型的鴿子肯定更為有利。從實際的競翔成績看,年輕鴿賽中的獲獎鴿也多為偏小體型。不過,大體型的鴿子是否一定不適合參加年輕鴿賽,晚熟型的鴿子是否在兩歲之後表現更佳、早熟型的鴿子是否衰老較快,以我的學識和經驗還難以得出明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