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簡體中文
 
 
名鴿天下
台北市
掌控賽鴿情緒創造入賞契機
發表:2008/08/19

2008年6月號 第 229期 【提供:李權翰】

掌控賽鴿情緒創造入賞契機
情緒是以賽鴿為仲介的的一種心理活動形式,是指賽鴿的需要和追求的目標,在競翔比賽歸巢活動中,為擺脫環境條件刺激的影響而表現出逃避的行為。當賽鴿歸巢後,追求的目標已經達到。因此,情緒是賽鴿適應生存的心理工具。賽鴿在放飛訓練或競翔過程中,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牠們歷經千辛萬苦,能從幾百公里乃至千公里外歸巢呢?情緒是激發賽鴿心理活動和返巢行為的動機。情緒引發賽鴿的歸巢動機,這應涉及競翔運動的全部內在機制。情緒是獨立的心理過程,有自己的發生機制和操作規律。作為腦內的一個監測系統,對其他心理活動具有組織作用。


賽鴿在競翔運動過程中,影響定向導航認知操作效果取決於情緒的性質和強度。積極愉快和奮進的情緒促進定向導航運動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處於應激狀態或者獲得恐懼狀態下的緊張情緒,對賽鴿正確導航和保持持久飛行運動起到協調組織的作用。如果賽鴿處於極度恐懼狀態下的緊張情緒時,對競翔運動能力起到破壞和瓦解的作用。賽鴿的情緒是牠們與環境和事件之間關係的反映,代表著感情性反映的過程,是一種多成份、多維量、多種類、多水準的複合心理過程。感情性反映的發生都是腦的活動過程。我們研究賽鴿的情緒特點,就是要弄清賽鴿在何種環境條件刺激作用下的情緒性質和強度,這些情緒的性質和強度對牠們的歸巢動機和運動能力的影響,以便採取有效措施和方法,促進賽鴿競翔運動能力的提高。

一、賽鴿情緒的一般特點:
有專家研究表明,鳥類的視覺能力高度發達,成為動物中的視覺冠軍。這是因為牠們的眼睛水晶體曲率的調整能力是所有動物中最強的。哺乳動物中除了人類以外,多數是沒有色彩感覺。而鳥類作為整體來看,牠們眼中可以展現高於其他動物最清晰的彩色視象。鳥類由於腦的發展受到了限制,腦皮層、大腦均較小,主導運動的紋狀組織卻佔了相當大的比例,腦的不平衡狀態、腦低眼高,遂使鳥類的行為易受到視覺情緒的影響。賽鴿雖然屬於視覺情緒動物,但牠的聽覺能力卻十分的敏感。

依據研究得知,賽鴿以及候鳥可以聽到人類所不能聽到的次聲波。對於3000赫茲以上的高音域,賽鴿比人類的聽覺敏感度要低,而人類聽不到的從20赫茲到0.05赫茲的次聲波有50分貝(以音壓計算約為300倍)以上的高度敏感。人類聽不到的,但對於賽鴿聽覺的影響卻極為驚人,如同耳邊放鞭炮,使賽鴿產生恐慌的情緒表現,賽鴿出生後對於環境具有視覺的『印記』的特點,這是由於視覺獲得的條件刺激,在「敏感期」內產生牢固記憶的結果。一般來說,非常優秀的賽鴿對鴿舍內外環境形成牢固的記憶,因此牠們對視覺環境具有嚴格的選擇性。當賽鴿進入陌生的鴿籠或者經過長途運輸到達放鴿目標地放飛後,受環境視覺條件刺激而產生的視覺情緒變化,引發牠們歸巢動機,而激發牠們的歸巢行為。由於賽鴿的聽覺能力十分敏感,所以牠們特別喜歡在安靜舒適的鴿舍環境中生活。在安靜的環境中產生平靜、鬆弛的情緒,在不安靜的環境中則產生緊張的情緒。

二、賽鴿在不同環境中情緒特點的比較:
賽鴿受視覺『印記』特點的影響,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產生不同的情緒表現。受聽覺情緒的影響,在同一環境條件下產生不同的情緒表現,這為我們研究賽鴿在不同環境中情緒特點提供了可能性。

1.賽鴿家飛運動時的情緒特點;我們每天清晨將賽鴿放出舍外自由活動,遇到較好的天氣條件時,賽鴿成群結隊表現出長時間、高飛和遠翔的行為。這是因為賽鴿經過一個晚上安靜的休息,體能得到恢復,受良好環境條件刺激的影響,牠們積極愉快的情緒得到發展,並且表現出逐群自主飛翔運動的情緒特點。

賽鴿家飛運動時的主動性行為表現,是牠們表達積極愉快情緒的一種典型的方式。一般來說,積極情緒的極性越朝著愉快的方向發展,賽鴿飛翔的時間就越長,活動範圍也越大。如果天氣條件不好,或者晚上遭受到風吹雨打的聲音刺激,加上第二天早上的天氣條件的影響,賽鴿的情緒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牠們飛翔運動的時間會縮短,活動範圍也明顯縮小。積極愉快的情緒對賽鴿家飛運動能力的提高,起到至為重要的作用。從運動生物化學研究角度來看,積極愉快的情緒在供給賽鴿飛行運動過程中,能有效提高交感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為肌肉運動時的能量供應,加速體內能量物質的分解代謝,從而為體能超量恢復創造了條件。從情緒的體驗過程來看,經過學者研究得知,當處在良好的情緒狀態時,更容易與緊張情緒狀態的感受相對比。就如賽鴿在環舍家飛環境中產生的積極愉快情緒的體驗過程,更容易與放飛訓練或競翔環境條件下產生的緊張情緒相對比。這是由於情緒具有干擾賽鴿記憶效果的作用。也是賽鴿競翔成功並且獲得最佳賽績的心理因素之一。

2.賽鴿異地競翔運動時的情緒特點:賽鴿異地競翔運動包括是異地放飛訓練或競翔比賽兩個內容,其性質都是被動地由異地放飛後,賽鴿必須啟動定向導航系統的功能,判定正確的歸巢方向,尋找歸巢途徑。賽鴿因受到環境〈印記〉的影響,在牠們的視覺還沒有產生環境適應的條件下,放飛訓練或競翔比賽的環境條件刺激,使賽鴿產生緊張、激動的情緒。賽鴿在歸巢過程中,為了擺脫環境條件刺激對生理和心理的影響,情緒處於緊張和激動的極性發展。一般來說,賽鴿歸巢速度越快,緊張和激動的極性強度就越大,對牠們生理和心理的影響程度也越深刻。

賽鴿由於生理上的個體之差異、表現出神經活動類型的差異性特點,如果賽鴿緊張情緒的極性強度超過賽鴿神經活動類型的承受極限時(如遇到惡劣的天氣條件或者競翔距離超過自身所能承受的極限),就直接會影響到賽鴿導航運動能力。賽鴿在放飛訓練或競翔活動中的緊張情緒,是因為環境條件刺激的必然結果。但是,如果是經常放飛訓練或競翔比賽的賽鴿,牠們對長途運輸環境和自然環境條件的適應性得到增強,緊張和激動的情緒亦會得到緩解。長期實驗性觀察得知,有多次競翔經驗的賽鴿,在放鴿籠內就會表現出鎮定自若的情緒狀態,而缺乏競翔經驗的鴿子,則在放鴿籠內表現出緊張或激動的行為,因此我們才會給予賽鴿要學習在鴿籠內的習慣,以免於參賽時產生緊張激動情緒。

賽鴿緊張激動的情緒需要消耗大量的體能。有研究表明,緊張和激動情緒的維量極越大,體能消耗越多越明顯。有許多賽鴿受緊張情緒的影響,體能過度消耗,所以在牠們於競翔歸巢過程中,雖然離巢只有幾十公里的正常路線上就會落入其他鴿舍,求取食物或者尋找躲避的棲息環境。所以在放飛訓練或競翔活動中,如何調整和緩解過度緊張的情緒,有效地節省體能消耗,是我們研究賽鴿情緒特點的重要內容之一。

經過研究發現,賽鴿競翔或放飛訓練過程中,緊張情緒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賽鴿進入放鴿籠開始,經過長途運輸到達放鴿地放飛前的過程。第二個階段是到達放鴿地放飛後,賽鴿歸巢的飛行運動的過程。賽鴿由放鴿地放飛後的情緒直接受到自然環境條件影響,牠們所表現出來的緊張情緒的極性是我們人類無法予以控制的。而賽鴿從進入放鴿籠開始,經過長途運輸到達放鴿地放飛前,情緒的緊張及在人為的作用之下,可以得到有效地改善,這對於避免體能過瘦消耗,從情緒控制的理論上,提供了可能性。

3.鴿舍環境條件刺激的情緒特點:鴿舍是賽鴿的生存環境,從牠們生存的需要上來說,積極愉快的情緒內容的性質和強度應當是多成份、多維量、多種類、多水準的表現,諸如佔有固定的巢位或棲架、配偶、孵蛋和育雛的情緒體驗過程。但是,從賽鴿競翔運動的情緒要求上來說,情緒的性質和強度與體能素質的關係更為密切。如果賽鴿的體能素質與實際競翔運動要求不相符合時,情緒的功能和作用則人為降低。因為我們研究鴿舍環境條件刺激的情緒特點,是從情緒對體能恢復的角度來研究的。賽鴿是屬於視覺情緒性的動物,鴿舍環境條件刺激對牠們情緒的影響主要與視覺情緒有關。賽鴿在環舍家飛運動或者放飛訓練及競翔運動過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特別是競翔比賽,受緊張情緒的影響,體內儲存的能量物質被大量消耗,有時可能出現體能衰竭的現 象,這就要求鴿舍內環境的條件刺激有利於創造出平靜、鬆弛的情緒狀態。從情緒表現的神經生理基礎來看,當賽鴿在劇烈運動中產生緊張、激動的情緒時,交感神經系統處於興奮優勢狀態,加速體內能量物質(包括糖元、脂肪、蛋白質、骨骼中鈣元素)的分解,以供給劇烈運動所需要的能量。

因此,一般賽鴿於歸巢後,緊張活動的情緒會得到有效的緩解,愉快、平靜、鬆弛的情緒也得到恢復,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在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支配調節下,處於優勢興奮狀態,支配和調節內臟器官的功能活動,加速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促進體內能量物質的合成代謝過程,使體內過度消耗的能量物質儘快恢復到原來的水準。甚至出現超過原來 水準的恢復。其中平靜、鬆弛的情緒性質和強度,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研究得知,歸巢賽鴿為了保持平靜、鬆弛的情緒狀態,牠們在自己的巢箱或棲架一般的表現是閉眼休息的情緒狀態。這說明了,賽鴿視覺獲得的明暗度對情緒的影響,這時的賽鴿由視覺獲得光的亮度越小,就越有利於牠們獲得平靜、鬆弛的情緒。我們經過長期間的試驗得到證明,賽鴿進行了環舍家飛訓練、放飛訓練或者競翔比賽歸巢之後。及時調整鴿舍內的光亮度,保持舍內一種比較暗的環境條件,對於調整賽鴿平靜、鬆弛的情緒狀態,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經觀察發現,賽鴿群在較暗的環境中,絕大部分都能在固定位置上安靜地休息,經過幾個小時休息之後,體能得到明顯的恢復,再將牠們按固定時間放出舍外運動時,牠們集群飛翔的時間明顯延長,活動範圍也進一步擴大。調整鴿舍處於較暗的環境條件,不僅僅只是視覺刺激的情緒效果。隨著較暗環境的條件刺激賽鴿自發活動減少的同時,鴿舍內吵雜的聲音也得到有效控制,從而有利於賽鴿平靜、鬆弛情緒的發展,為體能的恢復創造了條件。對於賽鴿在最短的時間內體能的超速恢復下繼續競翔更遠的距離,打下堅實的基礎。

4.定向遺傳特性對情緒的影響;賽鴿定向遺傳特性是牠們適應生存環境的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遺傳性能。研究得知,賽鴿定向遺傳特性對情緒的影響,表現在牠們定向條件反射形成效率和運動能力上。許多研究和實驗得知,賽鴿的走向導航能力,是應與牠們依靠太陽方位導航或憑藉地球磁場導航有關。並且能把競翔活動中獲得的方位認知圖形,通過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賽鴿憑藉由遺傳獲得的方位認知圖形,影響著牠們的思維和情緒活動。一般來說,賽鴿歸巢速度越快,其情緒的強度也越大。但是受定向遺傳特性的影響,其父母代在已經熟悉的賽線競翔活 動中,獲得的定向條件反射活動能夠通過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後代鴿則由遺傳獲得的方位認知資訊,在熟悉的認知圖形環境條件下,促進情緒朝著有利於提高競翔運動能力極性發展。在不熟悉的認知圖形環境條件下,制約著情緒朝著不利於提高競翔運動能力的極性發展。如在近距離放飛時歸巢速度很快,繼續去競翔更遠的距離時,受到緊張情緒的影響,最終將會導致競翔的失敗。這就是賽鴿定向遺傳特性對情緒的影響,在競翔活動中成功與失敗的具體表現。

三、賽鴿情緒調節:
從經驗中的運用賽鴿的情緒是牠們與環境、條件之間關係的反映,是以賽鴿為仲介的一種心理活動形式。賽鴿情緒的產生與環境條件刺激的性質和強度有密切相關,因此通過調整環境條件控制賽鴿的情緒成為可能。賽鴿情緒的調節應有利於促進訓練水準的提高,促進賽鴿運動能力的發展,提高賽鴿競翔歸巢的速度和歸巢率,所以本文提出情緒調節運用的主要內容,是從賽鴿運動能力的角度研究的結果。

1.促進家飛運動能力的情緒調節;賽鴿在環舍家飛運動中的情緒特點,是積極愉快,激動情緒的具體表現。賽鴿處於這種積極愉快,激動情緒的強度越高越能表現出生動飛行運動的情緒表現。受情緒動機的影響,賽鴿表現出環舍家飛運動時間長,間歇次數少,活動範圍大的情緒特點。賽鴿出現這種情緒狀態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牠們經過一個晚上安靜休息之後,第二天清早遇到較好的天氣條件時,一般都會表現長時間飛翔運動的情緒特點。進一步研究發現,晚上賽鴿的視覺功能受到限制、經過食物的補充和暗視覺條件的刺激,大腦和神經系統功能處於睡眠的情緒狀態,其中副交感神經系統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加速能量物質的合成代謝。使體能得到恢復的結果。第二天清晨在良好 大氣條件的刺激作用下,加之體能狀態良好,為積極愉快情緒提供了能量保證,處於激動狀態的賽鴿引發出飛翔運動的動機,繼而表現在牠的飛翔運動之中。

為了有效提高賽鴿環舍家飛訓練效果,在不改變賽鴿情緒性質的前提下(有的愛好者採取驅趕或驚嚇的方式,這種條件刺激使賽鴿產生懼怕或恐懼的緊張情緒),通過調整鴿舍內暗視覺的條件刺激,使賽鴿在鴿舍內的情緒處於平靜,鬆弛的狀態。當把賽鴿群放出舍外訓練時,在光線強度刺激作用下,牠們的視覺情緒得到激發、繼而表現出自主飛翔運動的情緒特點。對於在良好天氣條件下的每天傍晚時的開始訓練,得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我們經過多年經驗,賽鴿在中短距離的競翔活動中表現出較高水準的競翔能力。

2.放飛訓練或競翔的的情緒調節;賽鴿放飛訓練或競翔前的情緒調節,主要是適應運輸籠(即放鴿籠或鴿車)運輸環境的情緒調節。賽鴿是屬於視覺情緒動物,牠們對於陌生的鴿籠環境產生緊張的 情緒。由於賽鴿的神經活動類型的個體差異,賽鴿在這種環境條件刺激作用下,處於一般的緊張狀態,而對於那些神經活動類型相對脆弱的賽鴿來說,可能處於恐懼的緊張狀態。由於賽鴿緊張極性強度的差異,體能的消耗也不盡相同,緊張狀態的極性越高,單位時間內體能消耗越多,為競翔飛行運動提供的能量就越少。因此,如何有效地來控制賽鴿在長途過輸過程中的緊張情緒,是降低體能消耗的重要手段之一。經研究得知,環境的適應是賽鴿緊張情緒調節的重要手段。賽鴿一開始進入陌生的放鴿籠環境時,受緊張情緒的影響,會表現出想往鴿籠外衝的行為,甚至不能在籠中正常取食和飲水。這是因為受到緊張情緒的彩響,而使交感神經系統處於興奮優勢狀態,加速體內能量物質分解代謝的必然結果。但是賽鴿在籠內生活一段時間,習慣了之後,其緊張情緒也得到有效緩解、大腦及神經系統的活動處於正常狀態,從而有效減少緊張情緒導致體能的過度消耗,為競翔運動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的能量物質。

賽鴿適應放鴿籠環境的訓練,是賽鴿運動特點賦予的重要內容,每一位賽鴿運動愛好者作為賽鴿的教練員,都必須把放鴿籠的適應性訓練作為情緒調節的重要內容來實施,它對於提高賽鴿整體歸巢水準和提高賽鴿的歸巢速度,都是十分重要的。賽鴿經過長途運輸過程到達放鴿地後的情緒調節,對賽鴿競翔的成功與失敗有時是致命的。這裡列舉一位心理學家對緊張的比較進行研究,提出了有機體因交感神經系統過度興奮而引起心腦病變。因此精神病學家K‧里切特用老鼠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結果發現,老鼠在情緒正常的情況下,游泳時間可達80小時,如果老鼠受到驚嚇後緊張情緒的影響,在水中亂闖了一陣子。約一、二分鐘就會像石頭一樣沉入水中,這是由於過度刺激了老鼠的恐懼反應,以致老鼠立即進入衰竭階段的結果。在衰竭階段,主要不是交感神經系統和腎上腺分泌活動,而是由副交感神經系統取而代之。

里切特進一步研究還發現,受到驚嚇的老鼠在溺死之前,如把牠從水中抓出來,放到臺子上,過一兩分鐘,牠就會從緊張情緒中恢復過來,重新回到水裡時就可以繼續再游一長時間。同樣,在老鼠受到驚嚇之前,如讓牠們戲耍般地接觸幾次驚嚇源,那麼這隻老鼠的自主神經系統就能獲得高度的控制,比沒有經過上述訓練的老鼠在水中游得更好。所以賽鴿在長途運輸過程中,受視覺和聽覺條件刺激的共同影響,緊張情緒的極性一般較強,當賽鴿到達放鴿地馬上放飛,有可能出現受驚嚇的老鼠在水中亂衝撞一陣而沉入水底的結果一樣。因此,賽鴿到達放鴿地放飛前的情緒調節,確實是值得每個鴿會的工作人員們認真細緻地研究和探索。

3.體能恢復的情緒調節;賽鴿體能恢復以出現超量恢復的效果最好。體能的超量恢復是體能消耗的結果。因此賽鴿體能超恢復與賽鴿環舍家飛訓練、放飛訓練和競翔比賽均有密切相關。體能超量恢復的神經生理基礎是副交感神經系統處於優勢興奮狀態,加速營養物質的消化及吸收,促進能量質的合成代謝過程,使肌 肉糖元、肝糖元、被消耗的脂肪和蛋白質以及骨骼中鈣的儲存,達到或超過原來水準的恢復。而情緒影響賽鴿人腦和神經系統功能,使副交感神經系統處於優勢興奮狀態的情緒性質,是平靜和鬆弛的情緒狀態。賽鴿處於平靜和鬆弛的情緒狀態最佳的條件,是儘量減少視覺的光線刺激和聽覺的條件刺激,這兩個環境條件如得到滿足的前提下,才能促進平靜和鬆弛情緒的發展,為體能超量恢復創造良好的情緒條件。如何在具體操作中創造平靜和鬆量 弛的情緒條件,是我們每一位賽鴿運動愛好者可以根據這個原則具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