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中介紹的只是放飛賽鴿的一些基本原則,在具體技巧的應用中,我們還必須根據本鴿舍的實際狀況靈活掌握。日本從南到北氣溫相差懸殊,有的地方多雪,有的地方梅雨期漫長,道路交通狀況等也有所不同,所以必須對訓練計畫進行相應的調整。由於每個鴿友能夠花費在賽鴿方面的時間及精力都不一樣,因此不可能按照統一的模式來進行管理。賽鴿運動就如同登山,通往山頂的道路不止一條。只要頑強努力並充分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每個參與者都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登頂之路。此外,我們還必須清楚地意識到,鴿子是動物,即使同一鴿舍內的個體也有著很大差異。採用放牧羊群式的粗放管理,幾乎沒有可能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要戰勝數以千計的對手,不僅要使用出類拔萃的選手,還必須對每一隻鴿子實施妥善周密的管理。在日常管理中,需要用大量的時間對鴿子的狀態和行為進行觀察和分析,以敏銳的洞察力解讀鴿子的表現所透露的資訊。缺乏這方面的悟性和靈感,永遠也不會成為一流的養鴿家和競翔家。對於大型鴿舍來說,在確立了適合本鴿舍管理狀況的鴿系之後,重要的問題是要縮短戰線。也就是說,當你對自家鴿群的血統擁有完全的自信時,必須果斷地減少飼養羽數,在鴿舍管理中實施徹底的精兵主義。另外,僅靠模仿他人是不能戰勝他人的,只有勤於思考不斷創新,才能使自己的鴿舍長久地立於不敗之地。
賽鴿的繁育,為航船掌舵時,必須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及其經緯度,才能選擇最短的路線航行。如果目的地不明或者在途中不斷變更,何時能夠抵達就無從談起了。進行賽鴿的繁育時也是同樣,首先必須明確本鴿舍的繁育目標。假如聽到前輩高手的 經驗之談、讀到鴿刊上的最新理論或看到大名鼎鼎的獲獎鴿,便立即動搖了自己對於“好鴿”的信念,就很容易在繁育工作中迷失方向,導致飼養羽數不斷增多的結果。這樣一來,面對爆滿的鴿舍,飼養賽鴿不但毫無樂趣,甚至會成為一種負擔。那麼,應當如何確定自己的繁育目標呢?我認為,繁育賽鴿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培育出所謂“全能型”的選手。全能賽鴿的標準是:年輕鴿時期能夠從四、五百甚至七八百公里快速歸巢,而且這一時期參加遠距離比賽,不會對其未來的性能帶來不良影響,也不會降低其今後成為優秀種鴿的能力。當鴿子達到一歲時,不僅依然保持穩定的成績,還能在各種距離的成鴿賽事中表現得更為出色。在天氣惡劣時能成為當日唯一歸巢的伯馬,在天氣晴好時能以超凡的速度奮勇奪冠。無論逆風、順風以及地形、氣候如何,在各種條件下都能夠飛出傲人的賽績。最理想的是,其完美的體態和卓爾不凡的氣質還能在品評會上獲獎。當然,飼養過賽鴿的朋友都知道,無論在日本國內或歐美的賽鴿大國,我所形容的全能鴿根本就不存在。但是,作為目標的理想賽鴿必須是這樣的。只有繁育出符合這些苛刻標準的賽鴿,才能給養鴿人帶來至高無上的喜悅。儘管任重而道遠,但是我堅信,只要全世界的賽鴿愛好者都朝著這一目標不懈努力,終將繁育出一群接近這些條件的鴿子。可能與不可能的差別,就在於你有無這種意識。所幸的是,目前的遺傳學、育種學研究成果已經為我們提供了這種可能。或許有人會說,把這樣的理想賽鴿作為繁育目標只是一個夢想,實際上並不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反觀自然科學發展之路,不是有許多昔日的夢想都已成為今天的現實嗎?曾經令醫學界束手無策的結核病,早已摘掉不治之症的帽子;母雞一年能產365個蛋,在家禽養殖業中也不再是新聞。所以,隨著時代的推移,我們今天關於繁育賽鴿的理想可能在幾十年後成為事實。養鴿人最大的樂趣,就在於不斷探索、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要使賽鴿符合上述全部條件,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可以對其逐一進行分析和發掘,使具有優異特性的基因在我們繁育的賽鴿身上逐步地積累增多。
大家都知道,賽鴿能夠從放飛地返回鴿舍,首先憑藉的是其判定方向的能力。在今後的遠距離比賽中,對鴿子定向能力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例如參加1000公里以上的比賽時,可能需要以較大的間隔進行跳站放飛。二十世紀初,歐洲的傳統放飛方式是600公里、800公 里、1000公里、1200公里地逐步推進,以較小的間隔對鴿子進行訓放。這樣做時,在一個賽季裡鴿 子的疲勞會不斷積累,到 最後一站時很難恢復到最佳狀態,所以後來逐漸被 大間隔跳站放飛所取代。目前較多採用的方法是,在400、500公里歸巢後直接放飛800、1000公里。
日本的賽季時間很短,鴿子在遠距離比賽中還要翻山越海,因此跳站放飛的距離通常約為前站距離的兩倍,這就要求鴿子具備更強的定向能力。遺憾的是,目前對於定向功能本身尚無完整科學的解釋,因而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對鴿子的定向能力進行測定比較。作為考察鴿子定向能力的輔助手段,我曾分析過不同鴿子在不同距離放飛後的表現以及定向所用的時間,結果發現這與比賽成績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另外,鴿子並非僅憑放飛後的盤旋定向就能直線歸巢,很可能要在飛行中對方向進行即時的調整和判定。因此,在獲得可靠的測定方法之前,我們對定向能力這一體現選手能力的要素,還無法通過任何資料作出判定,只能靠實際放飛對每隻鴿子的實力加以驗證。
賽鴿繁育的第一步,是要儘快發現鴿子身上具備的優秀基因。有些鴿友是通過觀察幼鴿能否準確地找到自己的巢房,來對其未來的定向能力作出初步判斷。在多年飼養賽鴿的過程中,我也總結出一條經驗,那就是在惡劣條件下脫穎而出的伯馬式選 手最值信賴。無論放飛距離遠近,都可能由於天氣、地形等原因而發生歸巢率極低的情況。當大多數幼鴿不能順利歸巢時,某些優秀的個體卻能夠脫離鴿群獨自飛返。在我的鴿舍中,一些創造出遠距離競翔輝煌成績的選手,就是出自這樣的幼鴿。而且用牠們作種時,後代中出現獲獎鴿的機率也相當高。儘管一次在惡劣條件下率先歸巢並不能證明鴿子的全部能力,但肯定與其出色的定向能力有很大關係。聰明的鴿子在鴿舍內以及家飛時,或多或少會表現出某些不同凡響之處。餵食的時候,牠們對飼養者的各種動作反應迅速,會搶先於其他鴿子吃到飼料和蔬菜。在爭奪棲架和巢房時,牠們往往能夠爭得鴿舍中的最佳位置。聰明的鴿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通過幾次訓放就能對放飛籠內的生活應付自如。在運輸途中,牠們會佔據自己熟悉的角落,保持體力不與其他鴿子爭鬥,並能迅速地吃食飲水。能夠養成這樣的習慣,不僅與鴿主的調教有關,也是鴿子對訓練適應性強的表現。開籠之後,鴿子要在躲避猛禽襲擊的同時冷靜地進行定向,隔日歸巢時還要找食覓水並選擇安全的過夜場所,這些都需要鴿子以聰慧的頭腦來加以應對。要瞭解鴿子智商的高低,飼養者必須在日常管理及訓練過程中細緻觀察每一隻鴿子的表現。儘管我們無從得知鴿子在飛行中的狀況,但根據私訓及參賽的成績平時觀察到的情況,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出判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