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簡體中文
 
 
名鴿天下
台北市
作出與競翔-比賽期選手鴿狀態的調整技巧
發表:2008/04/10

2008年2月號 第 225期 【文:並河靖 譯:范兵兵】

作出與競翔(廿一),比賽期選手鴿狀態的調整技巧
編者按:並河靖先生已於2005年4月17日逝世,他的遺作《作出與競翔》如實的記載了他數十年養鴿的經驗與心得,值得後來者學習與借鑒。感謝日本《愛鴿之友》雜誌發行人明神莊吾先生熱心相助,使並河靖先生的巨著能與鴿友見面。


隨著雌鴿產下第一枚卵,雄鴿對雌鴿的興趣會明顯減小。到雌鴿產下第二枚卵時,雄鴿的情緒已開始穩定並專注於抱卵了。由於雄鴿在此前的求偶過程中廢寢忘食,已造成相當大的體力消耗和體重下降,所以此時並非理想的參賽狀態。如果由於日程上的原因必須讓雄鴿在雌鴿產卵後立即參賽,則應採取一些措施來減少空腹和焦躁給雄鴿帶來的體力下降。例如可以在巢房內放置飼料讓雄鴿從容進食,或者把雌鴿藏起來,只讓雄鴿在早晨和傍晚與其短暫相聚。雌鴿產下第二枚卵七天之後,雄鴿的精神情緒已變得十分沈穩且體力得到恢復,所以第八天到第十天是參加比賽的最佳時機。不過,此時還必須注意觀察雄鴿的進食及家飛狀況。大家都知道,鴿子是靠翅膀的力量在空中飛翔的,按理說體重越輕越好。然而假如鴿子太瘦,也會因肌肉無力而難以帶動翅膀。我們希望達到的狀態,是透過運動使鴿子具有強大的肌肉和充沛的體力。也就是說,消瘦和肥胖都不好。參賽鴿應當體重適中,並擁有發達而富於彈性的肌肉。當然,鴿子的個性不同,身體也存在差異。最好在集鴿時把鴿子放進一個小盒裡,測量並記錄下每隻鴿子的體重。賽事結束之後,可以與競翔成績一起進行綜合分析,瞭解某隻選手鴿在體重多少克時最容易飛出成績。這樣,以後就可以在參賽前對運動量及投餌的質和量進行調控,使鴿子達到理想的體重。

要讓鴿子增加體重時,並非只是單純增加小顆粒飼料的比例,而應當先投餵大顆粒,等鴿子吃完後再投餵小顆粒飼料。某些體質或血統的鴿子更容易發胖,就應當減少投餵玉米及脂肪較多的種籽,而投餵以豆類為主的大顆粒飼料。隨著抱卵天數的增加,雄鴿很容易因缺乏運動而發胖,變得不適宜遠距離飛行。所以,這段時間我們要在飼料投餵和日常管理上多下工夫。可以在清晨讓雄鴿盡早出舍家飛,並推遲和提前早、晚餵食的時間,從而縮短雄鴿在一天內的抱卵時間。另外,雄鴿抱 卵時間的長短也與配偶雌 鴿的個性有關。如果雌鴿對卵漠不關心、隨意離巢,雄鴿就只好更多地待 在巢房裡。所以,對那些特別重要的雄性選手鴿,應當盡量選配戀巢欲強、熱衷抱卵的雌鴿。對肥胖的雄鴿,還可以進行適度的短距離私訓。總之,飼
 養者應當付出最大的努力,進行適合每隻選手鴿特點的細緻管理。只有這樣,才可以說是人在放飛 鴿子,不是人在坐等鴿子為我而飛。如前所述,抱卵超過十天之後,為產生哺育雛鴿所需的乳糜,雄鴿的胃壁會因細胞發育增殖而變厚。尤其是年輕、健康的雄鴿,有時胃的壁厚度能增加好幾倍。這種狀態對鴿子參加遠距離比賽十分不利。所以,使用年輕雄鴿應賽時,還必須適當縮短抱卵的天數。

以“自然制”管理方法應對遠距離賽事時,使用雄性還是雌性選手鴿 更為有利呢?關於這個問題,英美等賽鴿發達國家 的遠距離競翔成績已經給出了答案。令人吃驚的 是,在“自然制”條件下,獲得遠距離比賽高名 次獎的選手鴿大多是雌性。也就是說,“自然 制”更適合於放飛雌鴿。為了把握好使用雌鴿的要 點,我們有必要分析一下 雌鴿的特性。雌鴿在體力上遠不如雄鴿強健,也沒有證據表明其智商高於雄鴿。雌鴿之所以經常在成績上超越雄鴿,是由於牠們對巢房及雛鴿的眷戀更為強烈。因此,通過調整讓雌鴿在戀巢欲最強的時候參賽,就有可能使其以雄鴿難以達到的速度衝刺般地歸巢。在使用雌性選手應賽時,產卵是狀態調整中最大的難題。因產卵而妨礙雌鴿飛行的時間一共有九天,即產下第一枚卵之前的三天,以一天的間隔產下兩枚卵的三天,以及產下第二枚卵之後的三天。有些鴿友頗為自豪地說,自家的雌鴿帶蛋飛行取得了好成績,而且在歸巢後立即產卵。我反對這種蠻幹的做法,因為這很可能對雌鴿的未來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例如有的雌鴿會落下產卵障礙,有的因健康受損而飛失在後來的賽途上。還有一些雌鴿,自身有賽績但子代表現不佳,牠們沒上過路的姐妹卻能生出優秀的選手鴿,這些,都是讓雌鴿勉強出賽造成的不良後果。有些雌鴿可能在休養兩、三年後得到恢復,有些則可能從此碌碌終生。所以,要想使雌鴿作為選手連續三、四年建功於賽場,或作為種鴿繁育出優秀的後代,就不要在產卵前後勉強讓其參賽。要使用雌鴿應賽並取得好成績,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許多鴿友對此缺乏足夠的重視。所以到目前為止,在日本鴿界雌鴿飛出好成績的情況並不多見。

雌鴿通常會在交配後第八天產下頭卵。要讓雌性選手鴿不參與育雛、只在抱卵狀態下參賽,大約每隔三個星期才能放飛一次。為了使雌鴿飛出理想的成績,飼養者必須仔細分析放飛日程,從中選定最適合雌鴿參加的賽事,鴿會在制定日程安排時也應顧及雌鴿的特點。由於日本的賽季十分短暫,放飛日程也有可能臨時調整,所以飼養者還必須做好跳站放飛的準備,否則很可能跟不上賽事推移的進程。有些鴿友以人的眼光看待鴿子的定向能力,不敢從一百公里跳站放飛到三百公里、或從三百公里跳到七百公里,結果參賽多年總是在雌鴿的使用上一籌莫展。其實鴿子的能力遠遠超乎人們的想像,完全不必因過分謹慎而不敢大跨度地跳站放飛。即使跳站可能造成一些損失,也是對鴿子進行淘汰的必要環節。與雄鴿同樣,雌鴿在抱卵超過十天時,也會因分泌乳糜而發生嗉囊變厚的情況。所以,雌鴿的最佳參賽時機也是抱卵八至十天左右。

奧斯曼說過,“成年雌鴿最適合在抱卵九至十天參賽”。他還說,超過預計孵化日即抱卵二十天時也容易飛出好成績。奧斯曼本人還曾在雛鴿孵出四、五天時把雌鴿送上賽場,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確定參賽時機時,必須充分注意到鴿子的個體差異。我們在參考奧斯曼著述的基礎上,還應當通過周密的觀察、分析來確認每隻鴿子的具體狀態。為了準確把握鴿子最適宜飛行的狀態,應當對每次參賽的情況都作出詳細的記錄。一歲鴿分泌的乳糜最多,所以不適合在抱卵二十天或雛鴿孵出四、五天後參加比賽。與此相反,大齡鴿的乳糜分泌量較少,因而在這樣的狀態
 下更容易飛出好成績。綜上所述,雌鴿對巢房和雛鴿的眷戀非常強烈,尤其是大齡雌鴿,在雛鴿出殼四、五天時參賽大多能以超乎尋常的速度歸巢。另外,放飛抱卵十天左右的雌鴿時,可以在集鴿前用其他巢房裡孵化不久的雛鴿把卵換下,讓親鴿誤以為自己所抱之卵已經出殼。採用這種做法把握更大,因為被放飛的的雌鴿尚未分泌乳糜,又急於返回鴿舍去哺育雛鴿。另外,對雄鴿和雌鴿來說,都存在換羽的問題。由於歐洲的賽季會持續到六、七月份,所以那裡的鴿友讓選手鴿在抱卵狀態下參賽,也是為了避免換羽帶來的麻煩。總之,關於參加遠距離比賽時的狀態調整,國外有許多現成的經驗。我們在學習借鑒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到本國的國情以及自家鴿子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