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簡體中文
 
 
名鴿天下
台北市
日本企業家素野哲作出理論
發表:2008/04/09

2008年2月號 第 225期 【原著:素野哲 譯:劉柏祺】

日本企業家素野哲作出理論,選手鴿歸返率下降的因素
筆者提出近年來日本鴿界歸巢率低下的背後有鴿友們極易陷入的盲區。越是有經驗和資深鴿友越會有自己的策略和自信。筆者對作鴿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按自己獨門方法詮釋鴿子的良莠。鴿賽就是從不時的失敗中遇到和解決新的課題。我認為人們在歷史的變遷中對速度過於苛求反而損害了鴿子固有的歸巢特性。特別是有閱歷的強豪鴿友一味憑手感選鴿使鴿子同質化、單一化,我認為這是個大陷阱。


歸巢率低下的首要問題
十近年來的比賽中,鴿子迷飛的情況較嚴重。但和過去對比一下,你會發現如今歸巢率並不低。比如遠端全軍覆沒,一羽不歸,過去是司空見慣。請比較一下鴿子千公里拚死歸還時代。如今說“歸巢不好”,但還是有鴿歸巢。鴿子質量無疑遠遠優於過去。

那問題在哪呢?從結論講那就是對速度過於苛求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事。適度掌控體制跟進,鴿子會順利歸返。

回顧一下去年東日本CH。8400羽參賽僅400羽進入獲獎範圍。嚴酷的賽事中雖說有第三天、第四 天及第五天歸還鴿,但諸 位鴿友怎麼能接受這種結 果呢?倘若是五成的4000 羽或再降五成的2000羽入 圍恐怕也不會得到日本鴿 友的認同。因為人們眼睛 盯在綜合優勝上。或許會認為25%以內入圍都理所應當。

歐洲人卻不同。他們 會對結果滿意。歐洲與日本賽制不同,日本人由於 是在賭錢,結果導致對鴿 子評價方法不一致。因為 誰都想自己的賽鴿參賽能入圍25%之內,其中拚 搏、獎金事關重大。鴿子基本上是歸巢才有評價資 格。作翔無法歸巢的鴿子 是徒勞。

人們經常將歸巢不好 歸咎於天氣等氣象狀況。最近還有人說是移動電話 太多的原因。但並非如 此。問題出在鴿友自身考 慮問題的態度上。那是近 30年的事了,那是個以  千公里自家鴿舍有幾羽歸  巢鴿為目標拚搏競爭的時 代。人們在歸巢率上相互  競爭。

希望諸位再回想一下 那時的態度。曾幾何時,大家的熱忱煙消雲散。比 如說百羽參賽,獲勝鴿哪 怕歸巢一羽也好。如今人 們將鴿子比做消耗品,我 認為這是近年來歸巢率低 下最大的潛在問題。

注重速度性的歷史推移與變遷
那麼人們為何只能將鴿子比做消耗品呢?這裡面有歷史問題。最初那年代鴿子不歸巢,幾經努力鴿子可以歸巢了。回顧東日本CH千公里賽事,從75年開始便有當日歸還記錄,歸還14羽。當時綜合優勝分速幾乎全超過一千米。那只是剛過一千米的記錄。

當年當日歸巢並獲綜合優勝在日本鴿界是個歷史轉折點。不僅要歸巢。唯當日歸巢才有意義。極端說來就是有一段歷史抹殺掉了迄今為止所有的鴿事。另外放飛時機也與可否當日歸巢密不可分。這樣就要有心作翔可適應此競翔方式的鴿子。由此人們開始注重追求速度。

88年參賽鴿有四成約10000羽鴿當日歸巢。而且綜合優勝還創下歷史最高分速記錄。當時天公作美,低溫還順風。那是最佳條件下展開的賽事結果。這樣千公里當日歸巢本身就沒有什麼意義。結果就是以那時記錄為峰值,之後分速一路走低。鴿質劣化現象加劇影響至今。

那個時代千公里不歸巢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不久鴿子得以歸返,課題又變為能否有更多鴿子歸返。目標達成後如今又演變成歸巢還得要獲優勝這種強烈慾望。鴿賽本身有速度要求,但在人們期待值提高之中至今歸巢穩定的鴿子反而倒被人們忘掉。

過於注重速度使鴿子本身具備的特性盡失,產生穩定性差的鴿子。因此鴿子容易掉隊走失。人們更應該作翔有適當穩定性的鴿子,我想如今已到了關鍵時刻。

賽鴿強豪的陷阱
作翔穩定性好的鴿子指的是什麼呢?要點是“作翔歸巢率高的鴿子”。剛開始已經講過,鴿子歸巢性能難以判斷。而且交配時絕不能僅憑自己好惡一味蠻幹。

鴿友判定鴿子體型時多依賴手感,就會出現憑自己偏好的手感選鴿。而且,資深有成就的鴿友可依自己意志作翔中意的鴿子。這自然就會出現失控。不僅選手鴿、連種鴿也清一色是自己中意的類型。拜訪此類鴿舍時立刻讓人感到鴿群整體實力不強。

用這種方法作鴿,在挑戰千變萬化的氣候時就會偶有失敗。然而有的強豪飼育100羽、200羽鴿,長期從事鴿賽,倒反而不去追究失敗原因。有經驗、有成就也就有了自信。總之競翔者有自己的策略。

我也有相同經歷。結果是落入惡性循環都不知是怎麼失敗的。我不明白究竟是怎麼回事,這麼好的鴿子……總之我注意到肯定是方向錯了。因此我就得重新審度時勢,再想想那時獲勝的究竟是怎樣的鴿子。

同時還有一件事引起我注意。我選擇從雛鴿起就一直讓我中意的鴿子參賽卻屢戰不勝。實際上反倒是平時往往不被看好的鴿子出了成績。我想大家都有這方面的經驗吧。不起眼的鴿子反而歸巢了。這在雜誌記事欄目也屢屢報導。打聽優勝鴿舍鴿子情況幾乎全說是不起眼的鴿子獲勝。確實是盼望自己心儀的鴿子取得佳績,但很困難。

養成發現“優點”的習慣
資深鴿友很容易發現鴿子缺點。由此養成挑毛病的壞習慣。例如鴿賽中一羽意外歸巢,儘管取得好成績,但自己看該鴿還是缺點,自然就不會喜歡、不予理睬,自然會在 評價中落選。

重要的是在看到鴿子的缺點的同時還要發現鴿子的優點。絕對不可心存僥幸。該鴿何處出眾得以 獲勝呢?為在賽事中獲勝 首先要作翔優秀選手鴿。 這裡我不提倡消極的補救方法彌補缺點,最為重要 的是讓有共同優勢的鴿子 間交配從而將優勢遺傳給 後代。

我身邊也出現過這類事。鴿舍管理者看到曾三年連獲 GN佳績的鴿子客氣地說“怎麼回事呢?該鴿 竟能多次從事 GN歸返。看不出有什麼優點。”鴿舍管理者自己由於沒有養成 發現鴿子優點的習慣才會說出這些話來。

以人為例就好理解 了。人都有缺點。因此若 光挑缺點人就無法成長。發現優點使之發揚光大才重要。鴿子也如此,吹毛求疵就沒有未來。

再以人為例,說到某公司無疑會有若干外在條件如企業文化及規律等等。依這些基準進行判斷會得到較為合理的的數據。與此相反對賽鴿而言極易受氣候左右,因為天有不測,沒有可靠穩定的條件。

迄今為止的鴿賽數不勝數,卻沒有一件賽事一模一樣。充其量也只能說同日、同時和同場所放飛而已,但並非相同賽事。所以找出確切判斷鴿子優劣的判定標準難上加難。

在鴿子的世界裡最難的莫過於無法用科學解釋。科學方法在論證一個結論時應依據同一條件得出相同的數據結果。但賽鴿不具備相同條件無法列入科學範疇。用科學方式論鴿無法實現。

賽績出眾的鴿子體型各不相同
剛才舉了鴿舍管理者談話的例子。說的是該鴿子怎麼能三次打破GN記錄,不明白該鴿優點在哪裡。應該怎樣考慮問題的盲區或死角。

歐洲鴿界有200年歷史,親鴿代代相傳,鴿賽經久不衰。從悠久的歷史和經驗之中他們清楚哪類鴿有何優勢。然後再將翔績優異的鴿子集中分類統計才瞭解到牠們體型並不相同,歐洲鴿友常說,測定鴿子優劣猶如竹籃打水。他們甚至也說根本沒有判定鴿子優劣的標準。

總之,成為資深鴿友後,鴿群同質化嚴重。同質化會降低鴿子適應天氣化和距離補償方面的能力。這對某些賽程取向的人有有利的一面。而日 本眾鴿友幾乎全是賽程取 向。由此從同質鴿群裡脫 穎而出就十分困難了。

無法避免較大風險, 但也不能說依據經驗和當 事人實際數據所做方案都不正確。當事人有自己的 策略,也有自信。雖說如此改變現有體制和姿態也決非易事。要能夠寬容、 接納自己不中意的其他類 型並作翔新類型鴿,是否 能採用這種態度其實是很 難的。也可能會是資深強  豪鴿舍的陷阱。

我們拜訪新鴿友時由 於尚無規律,意外發現鴿型各異。有時他們會取得 佳績,若兩三年持續出現 中意的鴿子也可能會像資 深鴿友一樣按管理取向使  鴿子同質化。

不要忘記作育賽鴿會 有不同的方程式,會有截 然不同的答案。不必將自 己的答案視為金科玉律。

我有一個建議。如果 你有20對鴿子,不要全採 用自己中意的配合模式,要留出2~3對嘗試作翔另類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