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運動傷害影響表現:舉重、器械體操、柔道、角力…等項目選手都受舊疾之苦,選手拚戰多年,極不容易的取得奧運參賽權,為顧及國家榮譽,仍堅持上場。身體狀態未臻理想,豈能奢望有良好表現。
二、臨場表現失常:頂尖選手的臨場表現,通常是影響奪牌與否的關鍵。越能不受外在因素影響以平常心處之,越能發揮所長。許多被寄予厚望的選手,或許是給自己的壓力太大患得患失,以致打來綁手綁腳,整體表現勢必大打折扣。其次戰術趨於保守,讓對手有趁虛而入的機會,被動的戰略導致一敗塗地。
三、體育行政團隊支援有限:相較於他國將場地原汁原味的複製,做為集訓之用。我們連訓練、飲食、交通所得到的協助都極有限,更遑論有效情資的蒐集。單項協會操控資源,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只想著驗收成績坐享其成,是最令教練與運動員反感的。
四、看清運動場上的現實面,實力證明一切:有人批評許淑淨奪金,教練的欺敵戰術是勝之不武。試問若非許淑淨過往曾創下傲人成績,這戰術會奏效嗎?奧會田徑場上,首見女子四百公尺接力重賽獨跑的空前實例,若非美國隊實力堅強,是來衛冕金牌的,抗議巴西隊接棒碰撞的申訴,可以成功嗎?明白揭示「有堅強的實力,才能執行靈活的戰術」。
五、戰鬥意志力凌駕於一切:科學的訓練方法,普遍為世界各國所接受,除非是出現超級強隊,否則彼此差距拉近,由NBA球星所組成的夢幻籃球隊,也贏得驚險萬分。可是我國選手在此次奧運會,世界排名優於對手的,卻有多場鎩羽而歸。欠缺旺盛的戰鬥意志,絕對是主要因素。拳擊臺上處於劣勢的選手,堅持到最後,一拳撂倒對手的例子屢見不鮮。暌違十二年重獲奧運金牌的大陸女排,教練郎平「永遠不放棄,追求每一分」的帶兵哲學,亦作了最佳的詮釋。
奧運奪牌成功的背後,包含太多促成條件:選手的努力,教練訓練、戰術的執行,及主管體育行政單位和單項協會的協助配合,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成績,說明一切!對運動員而言,這是最現實不過的。但既然走上競技比賽這條不歸路,就不能沒有成王敗寇的認知。保持身心健康,盡情享受當下,場場賽事全力以赴,是筆者以過來人身分僅能提供的建言。
【2016-08-23/聯合報/A14版/民意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