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簡體中文
 
 
名鴿天下
台北市
決戰巴塞隆納現場直擊2007
發表:2007/11/02 更新:2017/09/21

2007年10月號 第221期 【圖文:北京 賽鴿天地】

巴賽隆納國際大賽是全世界最有影響的國際賽事。這一大賽有著八十七年的歷史,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賽事。大賽的最初參賽國是比、荷、德、法、英、盧六個歐洲也是世界賽鴿運動水平最高個國家。2007年參賽國又加入了東歐的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羅馬尼亞、馬耳他已增加到了十一個國家。

▲ 巴賽隆納國際賽主辦單位CC主席楊東斯先生
▲ 位於蒂嫩附近的東布拉班長距離俱樂部時代賽集鴿點之一
▲ 馬鐵努先生在交鴿
▲ 艾利克賀伯特是參賽大戶這次交了150多羽

近二十年來,巴賽隆納大賽每年的參賽鴿總數都超過兩萬羽,這其中包含了全球最優秀的賽鴿選手。大賽放飛地在西班牙的著名城市巴賽隆納,比賽空距約為900至1500公里。比賽途經比利牛斯山、法南高地、阿爾卑斯山等,地理環境複雜,比賽條件艱苦。正是由於上述原因,使得巴賽隆納國際大賽備受全球關注,稱得上是世界第一大賽。

未雨綢繆
為了將這一世界第一大賽拍好、拍全,製作出精彩的電視節目,我們召集欄目全體人員開會討論研究拍攝方案,把拍攝過程當中要做的事情、可能遇到的問題、應該注意的事項、拍攝地相關部門及人員的聯繫接待、拍攝人員及使用的器材等等問題全部納入其中,力求做到準備充分。在做好全面準備工作之後,我們攝製組一行五人於6月20日攜帶六套攝像設備以及改裝後的斯坦尼康啟程飛往歐洲。

到達歐洲之後我們選擇大賽集鴿地比利時為拍攝基地,並隨之展開工作。在比利時朋友菲利浦.賀伯特先生的大力幫助下,我們順利地與大賽組織單位比利時“裘勒漢姆中心賽鴿聯盟”(即CC俱樂部)取得聯繫,並征得他們同意全程跟蹤拍攝本次大賽。同時取得比利時林報省和布拉班省兩個集鴿俱樂部以及三位知名鴿友的同意,協助我們拍攝大賽的集鴿工作。在賀伯特先生的幫助下,我們租了一輛旅行車作為我們前往巴賽隆納跟蹤拍攝的交通工具,還專門聘請了一位比利時司機當我們的駕駛員兼向導。

▲ 前國際鴿聯主席卡洛斯先生親自交鴿
▲ 匈牙利鴿會主席親自上陣送鴿
▲ 來自東歐匈、斯、羅三國的賽鴿

千里跟行
7月1日下午,巴賽隆納國際賽集鴿開始,我們的拍攝也隨之拉開了序幕。我們選擇了比利時兩家較強的賽鴿俱樂部進行了跟蹤採訪拍攝,一家是位於比利時林堡省的聖圖丁俱樂部,另外一家是位於布拉邦省蒂嫩市的東布拉邦長距離俱樂部。

攝製組還跟拍了比利時比較有名氣的3位會員。一位是埃米爾.馬鐵努先生,一位是雨果.塞利斯先生,還有是賀伯特兄弟。

馬鐵努先生今年已87歲高齡,在上世紀70-80年代,他曾擔任過CC俱樂部主席長達20年之久,是比利時著名的長距離養鴿家。他鴿子的血系以卡特利斯為主,荷蘭養鴿名家古柏兄弟所擁有鴿子的一半血系來自於馬鐵努先生。本次大賽馬鐵努先生本打算派出15羽賽鴿參賽,由於我們攝製組的到訪,馬鐵努先生心情大悅將參賽鴿的數量增加到34羽。

雨果.塞利斯也是很有實力的養鴿名家,他曾獲得過帕品那國際賽雌鴿組國際冠軍,為了這次比賽他也準備了三個月之久。

賀伯特兄弟中的弟弟(即菲利普.賀伯特)主攻中距離比賽,而他的哥哥喬瑟夫.賀伯特先生是專賽長距離比賽,雖然本次比賽只派出3羽賽鴿參賽,但他卻很有信心,因為在1997年的時候他曾只派出兩羽賽鴿參加巴賽隆納國際賽,並獲得了眾人矚目的金翼獎。攝製組首先到達的位於林堡省聖圖丁俱樂部,這個俱樂部是在20年前接替另一家俱樂部來進行巴賽隆納國際賽的集鴿任務的。採訪組到達時俱樂部已經集得600羽左右的參賽鴿,像這樣規模的俱樂部在林堡省有5個。

接下來攝製組又趕到了布拉邦省蒂嫩市的東布拉邦長距離俱樂部,在這裏見到了很多的鴿友,見到了近些年很有名氣的艾力克.賀伯特先生,艾力克先生非常熱衷巴賽隆納國際賽,他的最終目標就是取得這項賽事的冠軍,如果能夠奪冠他就從此不再參加比賽。

去年的巴賽隆納比賽,艾力克先生有200多羽賽鴿參賽,是俱樂部中交鴿最多的鴿友,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前100名中入賞2羽,前200名中入賞5羽。去年,艾力克先生在聖維仙國家賽中獲得了冠軍,並在前100名中入賞10羽。今年的巴賽隆納比賽,艾力克先生準備派出157羽賽鴿參賽,並雄心勃勃地想要在今年的比賽中有所作為。到我們採訪結束時,東布拉邦長距離俱樂部已經集得600多羽參賽鴿。

這樣一來這兩家俱樂部的集鴿羽數已經達到1200多羽,占了比利時全國集鴿數的十分之一,可謂是強手雲集,在往年曾經有10個巴賽隆納國際賽冠軍出自這兩家俱樂部。

▲ 工作人員在給賽鴿套橡膠賽環
▲ 工作人員在加蓋數位印記
▲ 印在賽鴿羽條上的數位印記
▲ 工作人員在統計參賽表格
▲ 東布拉班長距離俱樂部主席法蘭斯先生

比利時當地時間2007年7月2日,攝製組趕到了位於布魯塞爾附近的巴賽隆納主辦單位——CC俱樂部的集鴿中心,所有參賽國的參賽鴿都集中到這裏,進行統一的蓋膀章,重新裝籠。最後統計的結果是,來自11個國家的25737羽賽鴿將參加本次巴賽隆納國際賽。其中東歐有五個國家,分別是:匈牙利、羅馬尼亞、波蘭、馬耳他、斯洛伐克,其中羅馬尼亞、馬耳他和斯洛伐克是第一次參加這項賽事,空距最遠的超過1500公里。西歐的參賽國家是,比利時、荷蘭、德國、英國、法國、盧森堡。其中參賽羽數最多的還是比利時,超過了12000羽。

7月3日,在比利時警車的開道護送下,我們跟隨運載著25737羽賽鴿的11輛卡車運輸車隊,向這一千四百公里之外的巴賽隆納出發了。

用來運送賽鴿的是超大型專業放鴿車,每輛車可以裝載180個防鴿籠。為了保證在運輸過程當中,賽鴿能保持良好的狀況。放鴿籠的裝鴿數被嚴格控制在每籠14羽,而且雌、雄分開。放鴿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四個小時後,必須停下來休息,給賽鴿餵食、飲水。車隊在經過了近600公里的行駛後,7月3日晚在法國中東部一個叫蘭吉斯的小鎮停下來過夜。

蘭吉斯是個非常小的鎮子,鎮子上只有一家小旅館,當晚家小旅館只空有兩個房間,人多房少。好在放鴿車上都備有床鋪,卡車司機和司放員只好都住在車上。安頓好了我們的司機,攝製組的人員只能一部分住旅館,一部分睡在汽車裏啦。

為了提早趕到巴賽隆納做好拍攝準備,7月4日在跟拍車隊第一段行程後,我們超越車隊,加速趕往巴賽隆納。晚上十點,我們攝製組終於到達了放鴿地西班牙巴賽隆納。

▲ 鉛封賽籠
▲ 這兒也挺舒服的
▲ 參賽鴿要套兩個賽環

航拍成功
由於恰逢一個大型時裝展正在巴賽隆納舉行,7月初巴賽隆納所有的旅館、飯店全部爆滿,好在我們的翻譯朋友郭小姐不懈努力幫助,終於在距巴賽隆納30多公里的市郊為我們找到了住處。在經過了走錯、尋找,又走錯、再尋找之後,我們終於在5日淩晨3點找到了下榻的賓館。

在前往歐洲的準備會上,我們曾有租用直升機航拍巴賽隆納大賽的方案設想。但在國內和到達歐洲之後的幾次聯繫中,由於牽涉航權審批、航空管制等一系列複雜手續問題始終沒有結果,因此,航拍的方案一直沒能確定。


7月5日中午,攝製組到達放鴿點巴賽隆納市蒙丟克山頂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旁的空地,在順利完成放鴿車隊進場拍攝之後攝製組準備返回駐地。就在此時,翻譯郭小姐打來電話,稱航拍直升機的事有眉目了。但是,第二天放飛日天氣如何(來的路上一直在下雨)?直升機能不能飛(氣象條件是否允許)?鴿子放得了嗎(之前幾次巴賽隆納大賽均因天氣原因推遲開籠)?費用是否能承受(雖然帶了不少的歐元,但合同一簽到時不飛也要付錢,延時還要加付)?等等又都是問題了!攝製組臨時召開會議討論,最後決定不管怎樣,先把直升機定下來再說。5日下午六時半,在付完全款後租直升機的合同簽訂了。我們期待的就是次日能是好天氣。

7月6日我們5點半早早起床,巴賽隆納擁擠的交通不得不讓我們早點行動。早晨8點半,地面拍攝和航空拍攝兩個小組準時到位,但何時開籠放飛卻遲遲沒有消息。等待,煩人的等待。在與大賽負責人多次聯繫詢問之後,9點30分終於有了準確消息:9點50分開籠放飛。9點35分,直升機飛臨放飛場上空。這時,包括西班牙國家電視三台等數家現場報道媒體在內的現場所有人仰頭觀望驚歎不已:“飛翔電視臺的航拍直升機”!這時我們攝製組天上兩個機位、地上三個機位,五台攝像機牢牢對準了巴賽隆納大賽放飛現場。9點50分指揮長一聲令下,大賽開籠放飛,25737羽賽鴿暫態騰空而起,我們的五台攝像機從空中、地面全方位翔實地記錄了這一歷史時刻的畫面。

直升機在空中追隨鴿群緩緩北進,飛過巴賽隆納市,飛向比利牛斯山。直升機在經過近半小時追蹤航拍之後到達西、法邊界,由於航空管制直升機只好返航。航拍與地面攝製組一匯合,立刻馬不停蹄趕回比利時。因為要在第一時間報道大賽冠軍產生。在連夜的奔波之後攝製組趕回了比利時。這時消息傳來,德國鴿友門內獲得大賽總冠軍。攝製組立刻驅車,趕往遠在數百公里外德國的冠軍家進行採訪。

贏得讚譽
7月8日下午攝製組完成了對本次大賽組織單位主席楊東斯先生的採訪。至此我們這次歷時116個小時、行程3500公里的巴賽隆納大賽跟蹤拍攝任務圓滿成功。回想這次拍攝過程,有艱辛也有快樂,付出了不少,但收穫的更多。這次拍攝的四十多個小時素材,可以編出幾期精彩的電視節目。這次拍攝活動的影響,波及歐洲波及全世界。這是對巴賽隆納這一國際頂級大賽80多年來首次航拍,它是由我們《飛翔》和《賽鴿天地》電視節目完成的!通過拍攝巴賽隆納國際大賽,我們贏得了世界的認可,我們贏得了世界的尊重。當我們攝製組完成拍攝後,所有見到我們的外國人無不向我們伸出大拇指。